曾被稱為「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股」的諾輝健康,因未能履行復牌指引,近日正式退市。這家杭州藥企從400億港元市值跌至幾乎歸零,背後是一場驚人的財務造假醜聞——購買公廁糞便偽造檢測樣本,虛增九成收入。此案不僅讓四千多名投資者血本無歸,更折射出中國企業財務造假的嚴峻現實。
做空報告 揭開財務造假黑幕
2023年8月,美國財經機構CapitalWatch發布做空報告,直指諾輝健康存在系統性財務造假。報告顯示,該公司2022年實際銷售額僅7,695萬元(人民幣,下同),而對外公布的數字是7.65億元,虛增比例高達九成。
據《中國新聞周刊》、界面新聞日前報道,CapitalWatch董事長、創始人朱江透露,團隊最初想投資諾輝健康,卻在盡調中發現12處數據矛盾。隨後派出六名調查員,耗時16個月深入醫院、體檢中心和電商平台核查,發現該公司通過向經銷商壓貨、將過期產品確認為收入等手段虛增業績。
更令人震驚的造假細節隨後曝光:銷售人員與經銷商偽造虛擬交易合同,經銷商向環衛工人購買公廁糞便作為檢測樣本,甚至將一份樣本拆分給多個虛假帳戶。諾輝還通過第三方平台完成資金循環,以營銷費名義轉出資金,再以採購款名義回流,形成完整的虛構交易閉環。
審計機構「倒戈」加速崩盤
面對做空指控,諾輝健康創始人朱葉青最初強硬回應,稱報告「失實且具誤導性」,甚至反指做空機構索要300萬元公關費遭拒。公司還召開電話會議試圖穩住市場信心。
然而2024年3月,合作多年的審計機構德勤突然「倒戈」,拒絕為2023年財報簽字,並發函質疑其銷售真實性、商業合理性及營銷費用的有效性。會計師事務所直接辭任極為罕見,這一舉動強烈暗示公司財務問題的嚴重程度。
同月,港交所強制諾輝健康停牌,股價定格在14.14港元,較26.66港元的發行價已近腰斬。此後公司管理層劇烈動盪:CFO高煜辭職,2024年12月朱葉青辭任董事會主席兼CEO,2025年2月被股東大會罷免執行董事職務,支持罷免的投票率近80%。
香港交易所2025年3月的《恢復指南》明確指出:「公司在2022和2023財年通過分銷商模式偽造銷售數據、虛增收入,存在系統性、蓄意實施的欺詐計劃,公司管理層和員工廣泛參與。」
公司起家與商業模式困境
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於杭州,由三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校友創辦,主營結直腸癌、胃癌等高發癌種的居家早篩產品。2021年2月在港交所上市時,首日市值突破300億港元,被視為中國癌症早篩產業化的里程碑。
據21經濟網援引業內人士指出,癌症早篩產品本質上是「慢生意」,很難靠資本運作「快進」。諾輝核心產品「常衛清」售價1,996元人民幣,未納入醫保,在公立醫院推廣時面臨定價高難批准、醫生開具壓力大等障礙。相比之下,三甲醫院腸鏡檢查費用僅1,000至2,000元,早篩產品的價格優勢並不明顯。
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市場同樣艱難。一位癌症早篩企業市場部門人士坦言:「除非全民有檢測意識,否則沒人會主動搜『腸癌早篩』產品。體外診斷產品短期內很難快速盈利,企業要想真正打開市場,還得把錢花在研發上,把檢測成本降下來。」
數千名投資者維權困難重重
據藍鯨新聞報道,諾輝健康退市令四千多名投資者遭受重創。光大證券、博時基金等機構先後六次下調估值,從14.14港元降至0.01港元,幾乎歸零。投資者累計申報損失金額超過7億港元。
由於諾輝健康「開曼註冊、香港上市、內地經營」的複雜架構,投資者陷入跨境維權困境。香港證券司法體系不支持集體訴訟制度,個人投資者取證難度極大。
朱江團隊目前正在物色清盤人,計劃向香港法院申請清盤以獲取公司財務帳冊。但法律專家指出,集體訴訟必須建立在虛假陳述被最終認定的前提下,而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尚未對諾輝事件作出明確認定。
朱江表示,諾輝健康案例很可能是港股通開通以來,甚至香港開埠以來,陷入造假等惡性糾紛中金額最大的股票之一。
事實上,諾輝健康案並非孤例。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資本市場爆出61宗財務造假案件,同比增長17%,處罰數量創歷史新高,其中不乏央企旗下公司。到2025年,財務造假案件仍持續增長。#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