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去冬來天氣轉涼,人們開始為過冬準備柴火,我不禁想到,圍坐在真正的篝火旁是多麼難得。使用木柴火爐取暖的家庭越來越少。如今,大多數戶外休閒活動都是在LED電子燈籠和丙烷爐的燈光下進行的。即使在新房子裏,壁爐也往往只是一個發出橙色燈光、隨心閃爍的電子屏風裝飾而已。
這一切讓我不禁思考,當我們不再圍坐在真正的篝火旁時,我們會變成甚麼樣子。
我最近讀到一篇戶外休閒公司的文章,文章解釋,由於野火風險,篝火正在逐漸從許多戶外活動中消失。
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替代品:電壁爐、丙烷火盆、燃氣木柴,以及可以模擬火焰外觀卻不會造成混亂或危險的數字火焰等。但我忍不住要發問:這些替代品真的足夠好嗎?還是我們正在失去一些意義深遠的東西?
從歷史上看,火是人類發現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為我們帶來了溫暖、光明、食物、保護和社群等。它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形態。
人類學家告訴我們,用火烹飪會使食物更容易消化,營養更豐富,這可能促進了我們大腦的發育。火使我們能夠在夜幕降臨後保持清醒,聚集在一起,並發展出語言、藝術和故事等。根據這種觀點,火塑造了人類文明本身。
但是對於我們這些相信創世論的人來說,火的故事遠不止於此。《聖經》(Bible)將火視為神聖的元素,而非人類的發明,它屬於上帝,並彰顯祂的存在。在《出埃及記》(Exodus)中,上帝在燃燒著卻未被燒燬的荊棘叢中向古希伯來(Hebrew)民族領袖摩西(Moses)現身而來。在曠野中,祂在夜間以火柱引領祂的子民。在《新約》(New Testament)中,五旬節時,火焰如舌頭般降臨在門徒身上,象徵著聖靈的降臨。
從《聖經》的角度來看,火不僅僅是實用的,它更是神聖的。它有著淨化和照亮的能力,象徵著神聖的力量。它既是溫暖,也是警示;既是安慰,也是敬畏。
或許這就是我們至今仍然被它吸引的原因。
當我們圍坐在篝火旁,我們不僅與祖先相連,也與創世主本身相連。火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夠使心靈平靜,安撫人心。現代科學也開始印證古人憑直覺所領悟的道理。
阿拉巴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克里斯托弗·林恩(Christopher Lynn)領導的一項題為「篝火有助於降低血壓」(Campfires Help Lower Blood Pressure,12/17/2014)的研究發現,觀看和聆聽噼啪作響的篝火的人血壓明顯下降。觀看時間越長,他們就越平靜。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包含光線、溫度、聲音甚至氣味的多感官體驗,可能在人類歷史上幫助人們放鬆身心、增進社交聯繫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無論你相信這種本能是經過數千年進化而來,還是由創世主親自設計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我們生來就與火為伴。
在我們家,房子的主要部份靠一個大壁爐和一個柴火爐取暖。我們還用柴火烤爐烤麵包和薄餅。這不僅僅是一種迷人的美感,更是我們生活方式的體現。夏天,我們忙著堆放和晾曬木柴;到了冬天,我們便圍坐在壁爐旁,享受夜晚的溫暖。
當家人圍坐在壁爐或柴爐旁,一切彷彿都慢了下來。火光映照在孩子們的臉上,木柴燃燒的香氣縈繞在我們的房間。噼啪作響的柴火聲,彷彿比時間本身還要古老,充滿了韻律。我們常常在那裏烹飪:清晨的咖啡,爐子上咕嘟咕嘟冒著熱氣的湯,或是焗爐裏溫暖烘烤的麵包。
去年一月,加州洛杉磯發生火災時,我在Instagram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影片,影片中我的孩子們正在用前一天晚上剩下的煤渣點燃我們家柴火爐裏的晨火。很多人對此感到不安。
他們質問道:「你們怎麼能讓孩子玩火,尤其是在城市著火的時候?」
我理解他們的恐懼。野火確實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我們自己也經歷過一次。在加州,我們的農場曾經被大火燒燬,我們所有的工具、拖拉機和高爾夫球車等都付之一炬。
然而,儘管失控的火災可能極其可怕,我們也不能將火本身妖魔化。火不是我們的敵人。它是我們最古老的老師之一,它值得我們敬畏,而非恐懼。
肆意之火與神聖之火截然不同。肆意之火(Reckless Fire)帶來毀滅,而神聖之火(Sacred Fire)則賦予生命、光明、溫暖和社群等。
我有時會想,我們對火日益增長的不安是否反映了我們文化中更深層次的對任何原始或不可預測事物的恐懼。我們已經馴服了太多自然界的事物,以至於連看到煙霧或灰燼都讓人感到威脅。但我相信,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佔有一席之地,它不僅是一種令人懷舊的傳統,更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著深遠的益處。
我們知道,清晨的陽光具有特定的光譜,能夠支持我們的晝夜節律並為線粒體提供能量。那麼,夜晚的篝火,其溫暖的紅色和橙色光譜,是否也能帶來類似的益處,幫助我們的身體放鬆下來,與自然的休息節律相協調呢?目前還沒有確鑿的研究證實這一點,但這對我來說並不意外。正如我們需要清晨的陽光一樣,或許我們也需要夜晚的篝火。
家庭火焰召喚我們放慢腳步。它需要耐心。我們不能急於求成,必須添柴觀火、小心照看。圍坐在火堆旁,能以屏幕永遠無法企及的方式,將人們聯繫在一起。談話更加深入,時間彷彿也隨之延長了不少。木柴燃燒的香氣縈繞在我們的頭髮和衣物上,提醒你,我們曾是真實存在的一部份。
那麼,火是過時的、危險的而且多餘的嗎?或許有人會這麼認為。但是我的理解卻恰恰相反。我認為,在受到控制和敬畏的情況下,火仍然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不僅僅是為了懷舊或營造氛圍,更是為了讓我們腳踏實地,建立聯繫,憶起我們是誰。
在德薩斯州寒冷的夜晚,當我的家人圍坐在柴火爐旁,孩子們漸漸入睡,房間裏只有爐火照亮時,我便會想起無數先人也曾這樣做過。火給了我們一切,而且它至今仍在奉獻和給予。
或許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還需要火,而在於我們是否能承受沒有火的生活。
作者簡介:
莫莉·恩格爾哈特(Mollie Engelhart)是一名再生型農業從業者和牧場主,致力於糧食主權、土壤再生,並積極推廣自耕自足和自給自足的家庭農耕知識教育。她的最新著作是《揭穿自然真相》(Debunked by Nature, 2025)。該書分析了我們對食物、農業和自由的認知,真實、引人入勝地講述了她從純素廚師和洛杉磯餐館老闆到親自動手耕耘土地的農民的歷程,以及大自然如何改變了她的文化規劃。
原文:The Fire We're Losing: Why Gathering Around the Flame Still Matter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