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夜裏輾轉難眠,白天疲憊不堪?失眠困擾,別只靠安眠藥,試試穴位按摩和自然助眠法。
台灣中醫師胡乃文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介紹了睡前穴位按摩,及醫師本人親自實踐20餘年的「頂級助眠術」——靜坐,這些簡單易行的方法讓他夜夜好眠、精神飽滿。
神門穴:安神助眠
失眠者常有「身疲神亢」的困擾,就是身體已極度疲勞,腦中思緒卻如潮水般湧來。此時,胡醫師建議按摩「神門穴」,又稱「安神穴」。胡乃文說,神門穴是心經的重要通道,具有調節心神、緩解焦慮、促進入睡的效果,對多夢易醒、淺眠者特別有效。
位置:手腕橫紋,小指、無名指交界線的延長線上,
操作方法:睡前按壓左右神門穴,各1~2分鐘。
一項綜述研究顯示,神門穴是最常用於治療老年人失眠的穴位。另一項研究則發現,穴位按摩療法有助改善睡眠品質。
靜坐提升睡眠質量
除了按摩穴位之外,睡前打坐也是放鬆入眠的好方法。胡醫師夫婦長年堅持靜坐,他們已實踐逾20年。胡醫師表示,自從靜坐後總能熟睡,睡醒後神清氣爽。胡醫師的太太以前一緊張就睡不好,後來開始靜坐,心逐漸安靜下來,不再煩亂。現在晚上她一躺下就能睡,而且睡得比較沉,起床後不累、很舒服。
胡醫師說,靜坐能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人體的「放鬆總司令」,將白天緊繃的交感神經狀態切換為修復模式,使心跳減緩、血壓下降、呼吸深長、焦慮減少、情緒安定,有助於安眠。
《美國醫學會內科雜誌》刊登的研究指出,每日進行正念靜坐冥想5-20分鐘能顯著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質量,提升白天的活動能力,效果比接受睡眠衛生教育的對照組好。
2分鐘入睡法
胡醫師推薦的另一個睡前放鬆方法,是有「軍人睡眠法」之稱的2分鐘入睡法。據說即使是面對高壓任務的軍人,採取這種入睡方法也可以在2分鐘內睡著。
步驟:
1、閉眼,放鬆頭部、面部、眼睛、舌頭、下巴
2、接下來從頭到腳放鬆身體每個部位。
3、深呼吸,讓全身沉入床墊。
4、清空思緒,想像漂浮於平靜湖面,或默念「不要想」10秒。
安神助眠的食物
胡醫師表示,想要睡得好,就要讓心神安定、氣血充足。除了按摩與靜坐、放鬆來安定心神,也要通過食療來補充營養和能量。
常見的中草藥助眠食材有酸棗仁、小米、蓮子等。酸棗仁是最常用的治療失眠藥材之一,有鎮靜和抗焦慮作用,並且有助於保護心血管系統;小米含有豐富的色胺酸,能促進血清素生成,舒緩情緒;蓮子萃取物具有神經藥理活性,可以幫助更快入睡,延長睡眠時間。
除了上述中醫常用的助眠食物之外,營養師張宜婷接受大紀元採訪時介紹,飲食中有幾項關鍵營養素可以幫助放鬆身心、調整生理時鐘,例如色胺酸、褪黑激素、維他命B6、B12與葉酸、礦物質鎂、鈣與鉀。具體吃法如下:
1、色胺酸:製造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的原料,有助於情緒穩定與入睡。
來源:牛奶、豆漿、雞蛋、豆腐、堅果、芝麻、魚類、全穀類。
建議:可與少量碳水(如燕麥或番薯)搭配,幫助色胺酸進入腦部。
2、褪黑激素:直接調節睡眠節律,幫助入睡與改善時差。
來源:酸車厘子汁、核桃、葡萄、燕麥、洋蔥、芝麻。
建議:可於睡前30–60分鐘飲用150–200ml酸車厘子汁。
3、維他命B6、B12與葉酸:幫助色胺酸轉換為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維持神經穩定。
來源:全穀、雞肉、魚、蛋、深綠色蔬菜。
建議:晚餐均衡攝取,含蛋白質與蔬菜組合最佳。
4、鎂:有助放鬆神經與肌肉,減少夜間抽筋與焦慮。
來源:深綠蔬菜、南瓜子、杏仁、糙米、香蕉。
建議:每日攝取300–400毫克,可於晚餐中搭配攝取。
5、鈣與鉀:鈣促進褪黑激素合成,鉀有助放鬆神經與穩定心律。
來源:乳製品、豆腐、香蕉、深綠蔬菜。
建議:於睡前補充一小杯溫牛奶或豆漿(約240ml)搭配香蕉。
另外,張宜婷提醒,宜避免干擾睡眠的食物:酒精雖有放鬆效果但會干擾深層睡眠;高糖甜點可能造成血糖波動與夜間醒來;下午2點後不宜攝取含咖啡因飲料,包括咖啡、茶、能量飲料。晚餐以含蛋白質與蔬菜的食材搭配為主,不宜辛辣刺激。
她建議,睡前一個小時可以吃少量助眠點心,例如酸車厘子汁、溫牛奶、香蕉或少量堅果。
幫助睡眠的作息習慣
在注意飲食的同時,台灣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強調,良好的作息習慣對深度睡眠非常重要:
1)固定生理時鐘:晚上固定時間睡,白天多曬太陽,午睡不要超過半小時。
2)打造睡眠友善環境:房間保持安靜、黑暗、涼爽,必要時可播放白噪音(風聲、雨聲、海浪)。
3)睡前不用手機與電子螢幕:避免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減少藍光干擾褪黑激素生成。
4)規律運動:白天保持規律運動,但不要在睡前三小時做激烈運動。
5)睡前放鬆儀式:每天睡前做一些放鬆的事情,例如讀書、淋浴、冥想、按摩或聆聽優美的音樂,告訴你的身體是時候入睡了。
6)用睡眠日記檢視與調整:記錄入睡時間、夜醒次數、上床與真正睡著時間,以便辨識問題、改善睡眠效率。
熟睡清除大腦廢物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是健康長壽的關鍵,對於保持大腦健康至關重要。2019年發表在《科學》雜誌的研究發現,睡眠是腦脊髓液清洗腦部代謝廢物的時間。特別是在深度睡眠期間,腦波頻率較慢、震幅較高,這種慢波會讓腦脊髓液如同潮汐一般進出大腦,清除廢物的效率最高。隨著大腦衰老,深度睡眠不足,腦脊髓液的清潔能力下降,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蛋白就容易逐漸堆積。
《BMC公共衛生》今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增加19%。此外,睡眠更規律的人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較低。@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