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軍隊約200萬軍隊曾先後入朝作戰,損失慘重後,對外僅敢號稱與30萬美軍和聯合國軍打成平手,對內則謊稱勝利。中共軍隊從一開始狂妄的突然襲擊,到最後被釘死在三八線,被一次次打懵,簡單還原韓戰的這些戰役如今仍有現實意義。
中共軍隊早就蠢蠢欲動
自1950年6月美軍迅速部署到韓國後,中共就一直在為參戰做準備。7月7日,毛澤東和周恩來主持會議討論參戰的準備工作;7月10日的又一次會議決定,中共第四野戰軍下屬的精銳部隊第13兵團立即改組為東北邊防軍,在「必要時介入韓戰」。
7月13日,毛澤東下令在東北組建更大規模的邊防軍,包括中共第13兵團的第38、39、40軍,還有第42軍、3個炮兵師、1個防空團、3個運輸團,總兵力超過25萬人。1950年8月26日,中共軍委確定了入朝作戰的初步規模,計劃到1951年春總兵力達到70萬人。
1950年10月,中共東北邊防軍改名志願軍,以避免與美國及各聯合國成員國公開對戰,中共也從未正式宣戰。
1950年10月19日,中共軍隊秘密進入朝鮮。10月23日,中共第50、66軍也被編入第13兵團。經過短暫的第一次戰役後,中共軍隊因傷亡慘重、補給欠缺,被迫後撤。
中共軍隊入朝後的首次作戰達到了一定的突然性。這令聯合國軍有些措手不及,但也及時做出了反應,只有少量部隊因撤退不及時,遭遇了重大傷亡。聯合國軍先頭部隊面對敵軍優勢兵力,為避免傷亡選擇了局部撤退,這令中共軍隊產生了錯覺,認為可以打敗美軍和聯合國軍。
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和高級將領們沒有認真總結第一次戰役為何沒能達成圍殲聯合國軍1個師甚至1個團的作戰目標,自身反而傷亡慘重,他們對現代化戰爭缺乏認知。
中共軍隊的主要經驗來自於4年內戰中的地面輕步兵行動,補給靠民工推的小三輪車。中共軍隊基本沒有大規模正面對戰日軍的經驗,只有部份前國民黨軍隊有類似經驗,但美軍的裝備優勢、戰術能力,又是日軍無法相比的。
1950年10月11日,中共第9兵團調往東北整訓,11月10日被緊急調往朝鮮。中共在朝鮮的兵力達到了45萬人,準備再度進攻聯合國軍。中共高層繼續下達不自量力的命令,要把美軍和聯合國軍趕出朝鮮半島。
70多年後的今天,中共軍隊的主要裝備從主要模仿蘇聯/俄羅斯,轉向全面抄襲美軍,就又一次不自量力起來,擺出了對抗美軍甚至對決的架勢,可謂歷史的一次輪迴。
蘇聯的支持
蘇聯幫助中共和朝鮮政權分別組建了空軍。朝鮮軍隊的蘇式戰機在進攻韓國的初期發揮了作用,包括伊爾-10對地攻擊機、雅克-9P戰鬥機,但面對美軍的F-80、F-84噴氣式戰鬥機很快落敗。
中共空軍最初來自投降的日本關東軍,但飛機有限,蘇聯隨後提供了幫助。到1950年10月,中共空軍有2個戰鬥機師、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共約200架作戰飛機。蘇聯提供了最新的Mig-15戰鬥機,其性能可以匹敵當時美軍最新的F-86戰鬥機。
中共空軍缺乏飛行員,蘇聯空軍從1950年11月開始直接參戰,但飛機上都換成中共和朝鮮的標識。蘇聯飛行員進駐中國東北的空軍基地,身穿中共軍服,規定不得在靠近海岸或前線飛行,以防被擊落成為俘虜。蘇聯飛行員也不允許在無線電通話中使用俄語,但他們在壓力下或罵人時仍使用俄語,很快被美、英飛行員發現。由於語言障礙,蘇聯、中共和朝鮮飛機之間經常發生誤傷事故。
1950年11月1日,蘇聯空軍首次與美國飛機進行了空戰。蘇聯從未承認參與了韓戰,美國也保持沉默,雙方都希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蘇聯戰鬥機的首要目標是伺機偷襲美軍B-29轟炸機,而不是與美軍戰鬥機空戰。
除了空軍外,蘇聯沒有派出地面裝甲部隊參戰,令中共感到了背叛,而且蘇聯援助的裝備都不是無償的,要求中共支付所有的費用。中共高層感到被羞辱,稱「蘇聯看起來更像是軍火商」,而不是真正的共產國際領導者。這被認為是中、蘇共產黨之後決裂的一大伏筆。
朝鮮則藉機挑撥中、蘇共產黨的關係,導致蘇聯從未與朝鮮真正結盟,蘇聯、中共、朝鮮共產黨政權之間始終互相猜忌、戒備。
中共軍隊在韓戰中等於代表共產陣營出戰。蘇聯在歐洲經歷過殘酷的二戰,得到了美國大量援助,了解美軍的實力,也清楚自己的半斤八兩,因此把中共推上了前線。中共和朝鮮政權一樣,都不懂得現代化戰爭,但又都很狂妄,在戰場上幾乎做出了同樣的錯誤判斷和決策。
長津湖地區的初步戰鬥
11月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向長津湖地區進發,第7團的2個營首先遭遇中共軍隊,在戰鬥中俘獲了3名中共士兵,1人來自中共第370團,2人來自第372團。
午夜後,中共軍隊發動攻擊,意圖分割美國海軍陸戰隊第7團的第1營和第2營,並切斷其與後方的聯繫。激戰到天亮,美軍戰機不斷空襲中共軍隊,將其驅離陣地。美軍66名傷員被送往後方,陣地前沿留下約700名中共士兵的屍體。
11月4日,美軍繼續前進,僅遭遇了輕微抵抗。美軍到達古土里高原時,觀察到敵軍佔領了山口公路兩側的高地。空中偵察顯示,敵軍約400名士兵和3輛坦克正在接近,美軍飛機的空中掃射令其遭受了重大傷亡。
11月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7團第3營多次向山口進攻,但未能突破中共軍隊的陣地。美軍同時進攻另一個高地,奪佔了該處要點。1名被俘中共士兵供述,中共軍隊的第125師、第126師都在該區域。
11月6日一早,中共軍隊意外撤離了佔據的山口陣地,留下許多死傷者。戰俘供述,美軍的炮火給中共第124師1個團造成重大傷亡,迫使其撤離。
此戰中,美軍46人陣亡、262人受傷、6人失蹤;中共軍隊第124師的兵力減少到約3,000人。美軍繼續向前推進。
11月10日,美國未遇抵抗,佔領了古土里,又俘獲了58名中共士兵,54人隸屬於中共第124師,4人隸屬於中共第126師。
11月11日至12日,美軍巡邏隊在山上僅發現了零星的中共軍隊,此時氣溫降到零度以下,美軍沿著積雪的道路向下碣隅里進發,有車輛在行駛中被凍住。美軍飛機提前空襲了下碣隅里,美國海軍陸戰隊未遇抵抗就佔領該處。當地人說,中共軍隊約3,000人3天前離開了。美軍在附近俘虜了1名中共第126師第377團的士兵,他稱該師一部份離此不遠。
11月14日至15日夜間,氣溫降至零下15度。美軍在下碣隅里修建飛機跑道,可供C-47運輸機使用,利於快速補給和撤離傷員。這在後續戰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繼續向前推進,未遭遇抵抗,但天氣惡劣,平均每天僅能前進1英里。
聯合國部隊之間的缺口
到11月中旬,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已深入朝鮮北方山地,與西線的美國第8集團軍之間有數十公里的間隔。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此表示關注,但麥克阿瑟認為,朝鮮北部山區缺乏道路和可用的通訊工具,聯合國軍難以保持連貫的陣線,敵人也無法在此實施有效的軍事行動。
美軍兩個部隊之間保持著無線電聯絡,每天有一名聯絡官乘飛機往返,美軍飛機每天進行兩次偵察飛行,從地面也不斷派出巡邏隊例行巡邏。
聯合國軍估計朝鮮軍隊剩餘兵力約9.7萬人,中共軍隊約7萬人。實際中共軍隊在朝鮮的兵力已經約45萬人,美軍空襲阻斷了補給線,但未能阻止中共軍隊集結。
11月23日,聯合國軍司令部認為中共軍隊有12個步兵師,實際上有30個步兵師。中共軍隊的主要戰術是伏擊,包括圍點打援,全面進攻時會採取大規模迂迴或滲透的方式,嘗試分割、包圍敵人。中共軍隊的這些戰術在內戰中屢試不爽,但面對火力和機動性強大的美軍,不但難以實現,往往還會導致自身損失更大。
美軍未能及時掌握情報
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無法得到準確情報,只能通過空中偵察和戰俘審訊的訊息,分析敵軍可能的位置,估計在重要的道路樞紐可能遭遇中共軍隊約4.8萬人,還有部份朝鮮軍隊。
美國第8集團軍的陣線中,西側是美軍第24步兵師、韓國第1師和英聯邦第27旅組成的第1軍;中部是美軍第25步兵師、第2步兵師、土耳其旅組成的第9軍;韓國3個師位於東側。美軍第1騎兵師、英國第29獨立旅是直屬預備隊,補給點設在軍隅里和肅川。
11月24日,美國第8集團軍從3條線分別向西和西北方向進軍,各路僅遭遇輕微抵抗,還營救了30名美軍戰俘,只有韓國軍隊與中共、朝鮮軍隊進行了一場小規模戰鬥。
11月25日,美軍進入了毫無防守的清州,但韓國軍隊進攻泰川受阻,中共軍隊還在夜間實施反擊。聯合國軍其它陣線沒有發生大的戰事,韓國第6師穿過熙川,向鴨綠江進發。
美軍最新的情報稱,中共軍隊兵力僅增加了6,000人,沒有更大規模部隊進入朝鮮的跡象。中共軍隊結束第一次戰役後,2個星期內沒有再發動大規模攻勢,聯合國軍的擔憂逐漸消退,參謀人員普遍認為,中共軍隊介入可能只是為了保護鴨綠江以南的發電廠。
11月23日,聯合國軍享用了感恩節晚餐,普遍認為戰事很快就能結束,聖誕節就可以回家了。然而,11月25日,中共軍隊忽然發動了第二次戰役,同時攻擊分隔兩處的聯合國部隊。(待續)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