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歐之間貿易摩擦加劇之際,德國財政部長兼副總理克林貝爾(Lars Klingbeil)周一(11月17日)將啟程前往北京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這是現任德國政府內閣部長的首次訪華。
克林貝爾周一將參加中德財政對話。這一機制已經存在十年,每兩年舉行一次,由德國財政部長與中國財政高層會面。中方預計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另有監管機構及金融行業代表參加。
強調公平競爭與規則體系
據彭博社報道,克林貝爾在出發前通過電子郵件發表了一份聲明,敦促北京公平競爭,以建立「開放、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
他在聲明中表示:「我們不迴避競爭,但競爭必須公平。所有各方都對建立開放、基於規則的世界貿易體系負有責任,而經濟不確定性最終會損害每個人。」
克林貝爾還特別指出,對於德國來說,獲取關鍵原材料,以及遏制中方在鋼鐵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產能過剩等問題都非常重要。
克林貝爾此行計劃將參加德中金融對話,在北京與中共高級官員會面,隨後還將前往上海,並於周三(11月19日)再赴新加坡(Singapore)進行訪問。
中歐之間緊張關係加劇
根據聲明,克林貝爾此次訪華的議程已與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以及歐盟方面進行了協調。
克林貝爾強調,「儘管國際緊張局勢加劇」,他仍將尋求與中方對應官員達成解決方案,並推動改善德國企業的市場准入。烏克蘭戰爭也將成為會談內容,因為北京政權在「結束這場戰爭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德國財政部長兼副總理此次訪華正值敏感時期。近幾個月來,中歐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北京收緊了關鍵原材料的出口管制,特別是對稀土的管制,凸顯了德國經濟對中方的嚴重依賴。德國汽車行業已感受到重要零部件短缺等影響。
德國外交部長瓦德富爾(Johann Wadephul)原計劃在10月底訪華,為默茨總理的訪問鋪路,但他隨後取消了行程,因為中方只安排了他和外長王毅的會面,德方則認為應當安排更多的會晤活動。
此前,瓦德富爾曾批評中共的印太政策日益具有侵略性,中共外交部也指責德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德國尚未形成對華新戰略
在臨行前,克林貝爾在接受德國新聞社採訪時似乎採取了和解基調。但他仍就台灣問題指出:「中方必須始終明白,我們正在密切關注圍繞台灣所發生的事情。如果(北京)採取軍事行動,這將改變(我們)對中國(中共)的看法。」
據「德國之聲」報道,有分析稱,新的德國政府尚未制定出自己的對華戰略。前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領導的政府曾設定「去風險化」目標,但進展甚微。
最近發生的「Nexperia供應衝擊」事件——荷蘭接管中資晶片製造商Nexperia後,北京禁止了部份關鍵原材料的出口——加深了人們對德國經濟脆弱性的認識。
11月13日,德國議會投票成立了專家委員會,由政界人士、學術專家和商界代表審查「德中之間經濟關係的安全問題」,並就中共對德國關鍵基礎設施的投資進行審查。
克林貝爾此次訪問的結果將最終決定默茨總理是否會在不久的將來訪華。儘管默茨上任六個月來已經訪問了歐洲盟友和美國,贏得活躍於國際舞台的聲譽,但他仍未對中印兩國進行訪問。#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