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看似無形,而有形之果卻是起於無形之念。一個清修數十年的僧人,就因為起了「一念」,造下果報,走到修行的叉路上去,改變此生又改變下一生,徹底改變了他修行的生命,到底是怎麼回事?
修行故事
盤山在都城之北,一名盤龍山。最高者為上盤,往下是中盤。盤山多泉多松,石頭形狀下銳而上圓,有飛動之勢。有一和尚名叫「無著」,在盤山修行六十年,不妄不求,胸次高潔。
唐山豐潤有一位劉老,富而好施,常常遊盤山。一日,他在絕壁下遇到無著和尚。忽然轟然一聲山壁短牆砰然倒下,兩人幸而無傷,但無著和尚卻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劉老說:「大和尚為何嘆息?」
無著說:「昔日佛在耆闍崛山(位於古印度王舍城西),四方望去皆稻田,似上天的青梯,佛身後乃化身為石。如今老衲在此地修行,此地即老衲的祗園精舍也。目前山壁短牆傾頹倒下,老衲沒辦法白手重起,沒辦法遣壯丁移土、劈山階,只能嘆息。」
劉老說:「這需要花多少錢才能完成?」
無著說:「千金。」
劉老回家後,花了千金請人整修山壁,監修山牆。完成後,他親自引著無著和尚看一看新作成果。無著和尚覽罷,忽然變了臉色說:「明年此日,老衲當至施主家報答。」
劉老說:「為何言報?」
無著說:「怎能不報?送別。」
有虧有還 一點都不可少
到了明年是日的前夕,無著呼來徒弟,告訴他:「老衲名叫無著,六十年來學習無生法。幻心已滅,幻塵也將滅,但修行尚未到幻滅亦滅的盡處。去年山壁短牆倒下時與劉施主談話卻動了一『財念』。古代粥熊(也稱鬻熊,周文王之師)有言:『物損於彼者,盈於此;成於此者,虧於彼。損盈成虧,隨世隨死,往來相接,間不可省。』」
無著和尚頓了一下接著又說:「前世今生往來相接,有虧有還,一點都不可少也。老衲一動心於彼(劉老)之財,彼之財皆將有於我。劉老無子息,明日老衲將回報他的財去了。」
徒弟說:「怎麼證明是師父您呢?」
無著說:「你用硃筆點胸,來世此點當在腰。」說完,無著就圓寂了。
次日,劉老果真舉一子。他記得一年前與無著和尚有約,想必無著和尚當至,於是灑掃精舍安置好神龕等待他。等了數日卻等不著他。後來,無著和尚的弟子來了,劉老問:「尊師與我有約某日來,怎地至今不見人影?」
弟子說:「公的床上有呱呱哭泣的新生嬰兒吧?!」接著又說:「是即吾師也。」弟子把師父無著遺言說與劉老聽,並告訴他去查看嬰兒腰間紅痣。
劉老看了,果如所言。劉老的兒子被命名為劉景會,壽至八十有餘,妻妾生了子女十數人,一生多安福。然而,他前世無著和尚那一生想要修出凡界的一願和數十年的修行之功,也被徹底改變了,不知何時才能了願。#
(資料來源:清代《柳崖外編‧卷三》)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