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帶動的作用有多大?「一念」竟然會引來果報或劫難,到底是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這位修行數十年的僧人的故事,因為起了「一念」,走到修行的叉路上去。
無心之過仍須受一劫之苦
杭州寶藏寺裏管理寺產的主藏僧志詮,一生清廉,盡心盡責管理信眾佈施給寺中的財物,從來沒有侵佔私用,或挪用過一絲一毫。
就這麼一次,一個寺裏的僧人對他說:「你管理的信眾佈施財,借我十千文(十貫錢)吧,日後加上三千文歸還,作為利息。」僧志詮本不願意,但推辭不掉,只好如數借出。
幾個月後,那僧人連本帶息還來了十三千文。僧志詮看著多出來的三千文利息心想:「這三千文利息不是寺中積財。」於是將三千文用來購買香燭供佛。
僧志詮平日養了一隻貓,性情溫馴,朝夕相伴,後來那貓死了。有一天,僧志詮白天打盹時夢見自己來到一座官府,有位身穿金紫官服的人出來迎接他,對他恭敬有加,禮數周到,彷彿是舊識。
僧志詮問他:「你在此作何職責?我們曾相識嗎?你怎麼這般慇勤招呼我?」
紫衣人回答:「我前世犯了過錯,該受畜生之報,轉世為貓。如今業報已盡,因一直以來性格剛直,現在得以為冥官。那時轉生為貓時,蒙師父您六年愛育之恩,心中常思報答。今日請你來,是有事相告。」原來紫衣人前生就是僧志詮身邊的貓。他繼續說入正題:「師父曾借了寺藏佈施錢給一寺僧,收了三千文利息,雖然用於佛事供佛,但利益歸於你個人,按陰律也算是準盜用罪,須受地獄一劫之苦。即使你再積功德,也不可免。」
僧志詮聽了頓時驚懼襲心,哀求寬恕。金紫人說:「我也曾為師請求折抵罪刑,得以替代的唯一辦法是在人世受十三杖之苦,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金紫人說完,僧志詮也醒了。他心中想著:「我在寺中掌寺藏多年,頗受到僧俗二方的敬重,一受杖刑,何以面對眾人呢?當以苦行求得免罪。」於是他捨棄衣缽,將所有財物供佛,並誠懇長懺自省修行,非常刻苦。就這樣過了一年多。
一天,錢塘縣官帶著家眷前來寺中參拜,恰巧寺中所有的僧人都外出為人家做法事去了。無人來迎接讓縣官心中升起怒氣,他一走入寺廟,腳又踩到貓糞,讓他怒不可抑。隨從進入廟寺中查看,只在懺堂發現了一個僧人,就將他拉了出來說:「這就是住持,懶於打掃,故意躲避起來。」被拉出來的這個僧人就是志詮,他不知縣官大怒的緣由,應對失當,縣官當場命人打他五百杖。杖打了十三下時,不知何故,縣官忽然呼隨從一行離開了寺院。
僧志詮這才恍然大悟,夢中所示果然應驗。從此他不再牽掛放不下了,並常常告誡弟子:「寺中財物不可私用,哪怕是用於善事,也有報應。」
善惡的因果報應是天地恆常不變的天理,不會因為人之私情而改變分毫,人卻可能由於害怕拒絕的一念之情,而毀了自己的修行!(資料來源:宋代《 春渚紀聞‧卷四 》)#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