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青年失業率高企的背景下,持續多年的考研熱消退,報考人數連續三年下降,繼2025年直線下降50萬後,2026年再降45萬至343萬。與此同時,考公人數連年增加,2026年高達371.8萬,首超考研人數。

考研人數連降三年 明年再降45萬

11月24日,中共教育部發布消息稱,202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舉行。據統計,202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343萬。

2015年以後,中國經歷了一段「考研熱」,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逐年增加,直至2024年開始下降。

2015年,報考人數為165萬,2022年首次突破400萬,高達457萬,比上一年暴增80萬;2023年為474萬人,增幅減少;2024年,報考人數連續增長8年後,首次下降,當年有438萬報考,比2023年少了36萬;2025年,報考人數388萬,大幅減少50萬。

2026年,報考人數再降45萬,僅343萬,回歸至疫情封控期間的水平(2020年341萬,2021年377萬),較2023年峰值下降131萬,降幅達27.6%。

考公人數首超考研人數

值得注意的是,考研人數連續三年下降同時,考公人數大幅增加。

公開數據顯示,考公人數從2019年開始連年增加,當年報考人數為137.93萬人,2022年報考人數增至212.3萬,較上年暴增54.7萬,2026年,報考人數高達371.8萬,首次超過報考碩士研究生人數。

(網絡截圖)
(網絡截圖)

畢業即失業 「找工作 人已經麻了」

11月24日,標籤為「2026研究生報考人數343萬」的話題登頂微博熱搜,考公人數與考研人數的變化,引發網絡關注。

微博大V「貌美如花似鄒霞」說,「畢業人數在變多,考研人數卻少了。都工作了嗎?剛才問了一位同學有甚麼想法,這或許就是現實吧⋯⋯她說:因為現在就算是讀研出來了也就是延緩就業三年,現在研究生也越來越不值錢了,出了社會可能連本科能進的企業都進不了了,大部份企業優先選擇本科畢業生,是因為他們薪資要求不高好拿捏,培養成本也低,如果是研究生去,他們需要的薪資肯定會比本科生高,也照樣要教,而且年齡大了性價比沒有本科生高。」

電競博主、微博大V「王瑋晨」說,「今年考研人數343萬,比去年降了45萬,已經連續三年下降了。考公人數還是一路飆升,歷史首次超過考研人數。考公上岸是真上岸,考研上岸等於再痛苦三年。」

網民跟帖說:「很多人意識到非92(985和211大學)的研讀完意義也不大,而且現在這個就業,讀研後的三年太未知了」「我就在讀研,後悔沒早點考公」「今年研三,找工作 人已經麻了,已經不記得做了多少測評和筆試。」

此前,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2024屆已簽約的畢業生中,36.8%的本科生簽約了小微企業,高於碩博畢業生6個百分點。

碩士、博士研究生學費大漲

此外,碩士、博士研究生學費大漲,也是考研人數驟降的一個因素。

綜合陸媒報道,2025年,中國有二十多個省份上調了高校學費,平均升幅10%到15%,部份地區如上海、四川、吉林的平均升幅高達20%到35%。此外,民辦高校的升幅超過公辦高校。

據新浪財經10月11日報道,最近,某C9大學202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查詢(免試生)中顯示,「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行項目制培養,收費標準為80,000元/生·全程」。而在去年,該專業的學費還是48,000元,此次調整幅度顯著,上漲了近67%。

所謂C9大學是指中國的首個頂級大學聯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這9所大學組成。

報道說,還有一位即將攻讀某985高校全日制應用統計碩士專業學位的網民,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研究生一年學費的截圖,顯示共需繳費10萬元。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網發布的招生簡章顯示,全日制理工科博士每年1萬元;非全日制會計博士整個學習期(4至6年)學費達78萬元,全日制會計博士52萬元,全日制心理學博士27萬元。#

--------------------
向每位救援者致敬 
願香港人彼此扶持走過黑暗
--------------------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