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五十多歲的台灣歌手對他的醫生朋友說:「我怎麼最近幾個月莫名其妙出現腹瀉,看了很多醫生,吃了藥,但也沒有改善?」醫生當下為他做了腹部超音波,結果發現胰臟長了腫瘤,後續確診為胰臟癌。他積極接受化療、標靶治療,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於2008年11月離世。

台灣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鴻運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講了這個令人遺憾的故事。他表示,這位歌手是他的好友,平時並無不良生活習慣,只是偶爾應酬時喝一點高粱酒,出現腹瀉症狀兩、三個月,只是以為得了腸胃炎。他強調,早期的胰臟癌是沒有臨床症狀的,對於一些高風險人士,建議有針對性地檢查,才有可能及早發現胰臟癌。

陳醫師也分享了另一則令人振奮的案例。一位55歲左右的男子長期受慢性胰臟炎所苦,一年發作三到五次,整個人非常消瘦。儘管各項檢查未發現明確問題,但陳醫師觀察到他的胰管有不正常狹窄,且胰臟尾部「有點亂」,不排除癌症的可能性;而且其自體免疫疾病「IgG4」值也比正常人高一點點,使用類固醇後也沒有明顯改善。

研究顯示,慢性胰臟炎會顯著增加胰臟癌風險。陳醫師建議他手術切除發炎部位。術後病理報告顯示,胰臟尾的部份細胞已出現癌變。幸運的是,由於是早期發現並切除腫瘤,這位病人不需再做化療。他回診時氣色紅潤,恢復了健康。

陳醫師說,胰臟癌如果早期發現是有機會根治的。然而如果發現較晚,化療與標靶治療效果都不好,這也是它被稱為「癌王」的原因。

體檢錯過早期跡象?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資料,2025年美國預計會有67,440個新發現的胰臟癌病例,同期有51,980人因這個病而死。胰臟癌佔美國所有新癌症病例3.3%,然而死亡病例佔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8.4%。這是因為胰臟癌一經發現通常已是晚期。

不少患者稱每年都有做體檢,但還是錯過胰臟癌的早期跡象。陳醫師解釋,胰臟屬於後腹腔器官,躲在胃後面,很容易受到腸氣的遮蔽,尤其是有消化性潰瘍、容易脹氣的人士。此外,太過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也會阻擋觀察。胰臟的尾部更是常常不容易觀察到的地方。

至於驗血檢測的癌症指數是否能發現早期胰臟癌?陳醫師指,胰臟癌相關的指數「CA99」的敏感度比較高,但專一性不是很高。很多疾病如肝臟發炎、胰臟發炎、膽管發炎或糖尿病等,都會造成指數偏高。

陳醫師指出,許多民眾在做健康檢查時沒有與醫師溝通,大多是直接到健檢中心櫃枱報名檢查。健檢中心介紹的健檢套餐可能著重在心臟、肺部或腦血管,胰臟可能成為健康檢查的死角。

「如果你每年做一般的檢查,大部份都是正常的,我們可以把這些錢省下來,做一些高階的檢查,這樣就不會遺漏發現胰臟癌。」他建議,在決定檢查前,應先與醫生討論,根據自身年齡、健康狀況及家族史,設計適合自己的檢查項目。

胰臟癌高風險人群

陳醫師指,如果有下列情況,建議進行胰臟癌高階檢查:

1)酗酒、吸煙

2)愛吃燒烤、油炸、高脂食物

3)有糖尿病、慢性胰臟炎、胰臟囊腫病史

4)家族中有胰臟癌患者

5)長期肥胖、脂肪肝

6)長期、反覆的上腹部不適或消化不良

7)疼痛延伸至背部

8)無原因的體重減輕

至於高風險人士做檢查的頻率,則應與醫師討論,依個人健康狀況「客製化」安排。

陳醫師也提醒,在預防癌症上,醫生與患者均有角色,遠離胰臟癌需從生活做起。他建議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避免抽煙、酗酒、吃高脂肪高熱量食品、燒烤食品,以及精緻加工食品。在出現不適時,建議及時向醫生請教,做適合自己的檢測。@

--------------------
向每位救援者致敬 
願香港人彼此扶持走過黑暗
--------------------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