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研究,未來前往月球的太空人可能比過去認為的更容易獲取維持生命的水資源與可開採的冰層。

由印度艾哈邁達巴德物理研究實驗室(Physical Research Laboratory)杜爾迦·普拉薩德(Durga Prasad)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分析了印度「月船三號」(Chandrayaan-3)探測器於2023 年 8月成功降落在月球南極附近後所收集的現場溫度數據。

研究發現,即使是在相鄰的區域,著陸地點的溫度仍出現劇烈變化。

對未來月球任務的影響

為了更深入理解這些溫度波動,研究人員將這些數據輸入一個經過精細調整的電腦模型,該模型考慮了著陸地點的地形與光照條件。

模擬結果顯示,月球較高緯度、朝向極區傾斜的地形,其環境條件與「月船三號」的著陸地點相似。這些區域通常接收較少的太陽輻射,因此表面溫度較低,可能使得冰層在較淺的深度累積。研究人員指出,與月球極地崎嶇的隕石坑區域相比,這些地點的技術挑戰相對較小,因此更適合作為未來月球資源開發的目標區域。

這項研究對於各國太空機構規劃月球南極長期載人任務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阿提密斯(Artemis)計劃。若能在月球上找到可開採的冰層並加以利用,將大幅降低太空人對地球補給的依賴,提高任務的可持續性與經濟效益。從冰層提取的水不僅能作為飲用水,還可透過電解作用分解成氧氣與氫氣,用於火箭燃料的生產,進一步支持深空探索。

「月船三號」的溫度測量

數十年來,唯一的月球表面溫度直接測量數據來自1970年代阿波羅15 號與17 號任務,這兩次登陸任務皆位於月球赤道區域,距離未來計劃的南極登陸地點甚遠。因此,「月船三號」提供的數據對於理解南極區域的熱環境至關重要。

2023年 8月,「月船三號」成功降落在月球南極附近後,其著陸器搭載的「月 表熱物理實驗」(ChaSTE,全名為Chandra's Surface Thermophysical Experiment)對月壤進行鑽探,深入至10 厘米(4 英吋)並測量了整個月球日周期內的溫度變化。

數據顯示,該著陸地點位於朝向太陽的斜坡——命名為「斯塔蒂奧· 濕婆· 釋迦提」(Statio Shiv Shakti),其最高溫度達到 82 ° C(179.6 ° F),夜間則驟降至 -168.15 ° C(-270.67 ° F)。 然而,僅相距一米、地形較為平坦且朝向極地的區域,最高溫度僅達59 ° C(138.2 ° F)。

電腦模擬顯示,在較高緯度地區,若地形坡度大於14 度且朝向極區,則其溫度可能足夠低,以允許冰層在較淺的深度累積。這些條件與未來南極登陸任務的目標區域相似,包括NASA 的阿提密斯計劃。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這些地點不僅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相較於月球更靠近極地的區域,它們的技術挑戰也較少,適合作為探索與資源開採的目標。」

該研究已於 2025 年3 月6 日發表 在《自然-地球與環境通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上。◇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