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宣傳已成為獨裁政權的重要工具,透過精心策劃的媒體操作,塑造自身形象並影響國際輿論。

上世紀30年代,蘇聯邀請西方記者在莫斯科享受花花世界的生活,卻嚴格限制他們接觸政權不願公開的真相。《紐約時報》駐莫斯科記者Walter Duranty曾因報道蘇聯新聞而獲1932年普立茲獎,卻後來淪為史太林的幫兇,掩蓋1932至1933年間導致數百萬人死亡的大饑荒。

1927年南昌起義後,中共開始組建自己的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國民政府將其視為叛亂團體,稱之為「共匪」,國際社會對中共的了解也相當有限。毛澤東深知媒體是宣傳的利器,並將這一思路推向國際。他認為,通過邀請西方記者親眼目睹中共的革命成果,並借助他們的報道影響西方輿論,能有效打破訊息壁壘,提升國際認可。

1936年,中共長征結束後在延安建立根據地,急需國際支持以穩固地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經宋慶齡引薦,獲准進入延安。他在當地逗留數月,與毛澤東深入交談,還採訪了周恩來等領導人,參觀了紅軍營地、農民合作社及學校。

1937年,斯諾出版《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在西方掀起熱議。這本書首次向英語世界呈現了中共作為反抗壓迫力量的形象,而非僅僅是「共匪」。1960年大躍進時期,西方媒體報道中國發生饑荒,毛澤東再次邀請斯諾來華「澄清事實」。回國後,斯諾撰文為大躍進辯護,聲稱中國正在實現工業與農業現代化。

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再次邀請斯諾來訪。斯諾參觀了文革中的「成就」,如紅衛兵活動,隨後撰文稱毛澤東仍深受民眾愛戴,卻未提及文革的混亂與暴力。這次報道為1972年尼克遜訪華奠定了輿論基礎。

最近,中共黨媒大肆宣傳美國YouTuber「IShowSpeed」中國之行,對內營造「連美國人也驚嘆中國進步」的假象,以此激發國民自豪感並強化中共執政的正當性;對外則展開大外宣,粉飾太平。

「IShowSpeed」坐擁逾3,800萬粉絲,在重慶乘坐輕軌,在深圳體驗科技。他的熱情反應如「中國太誇張了!」向全球展示中國充滿生機與科技進步的形象,與西方媒體常聚焦的威權、人權或經濟問題形成強烈反差。直播內容與中共刻意打造的中國形象不謀而合,即一個從發展中國家蛻變為全球強國的繁榮國度,他無形中成為中共治理成就的宣傳媒介。

不同於傳統中共外宣的生硬語調,Speed嘗試針灸、乘坐高鐵、體驗飛行的士等,這些恰好是中共宣傳的焦點。雖然他未明言讚揚中共,其正面評價已間接為中共的治理模式背書。

近年,眾多外國網紅湧入中國,讚美中國科技先進高效。例如,YouTube頻道「Living in China」的英國網紅Jason在中國生活13年,今年1月帶家人返回倫敦,卻抱怨英國「髒亂、昂貴、效率低」,全家人都表示想儘快返回中國。

這些網紅是否收受中共資金?目前尚無證據。不過,隨著美國縮減「美式外宣」資源,未來網絡上可能湧現更多以英語講述「中國正面故事」的內容。◇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