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命》,好多觀眾對演員的選擇有些意見,尤其有關男主角駱澤信。學生時代,由新人吳澤烽擔任,戲份不算多,配合角色背景,最緊要呈現出一份稚氣,找零演出經驗的小朋友主演,沒有問題,普遍觀眾也收貨。

成年後,由蘇家樂接手,開始出事。雖然讀過耶魯大學,又有過一定演出經驗,接近40歲,也不算年輕了,但觀眾的認知,很有限,像石頭爆出來,一爆,就是杜琪峰作品的男主角?而且,劇情發展已經分裂出3個不同時空,蘇家樂既要演保守的公務員,又要演冷漠的黑社會頭目,還要再演狂妄的漫畫家,難度超高。最慘是身邊的拍檔,全部有超高水平的表現,坊間對蘇家樂的觀感,的確被比下去。

踏入中年期,交由陳國邦頂上,信心保證?入行超過30年,一直被形容為受到低估的實力派好演員。難得有機會在一套備受注目的劇集中被委以重任,故事勵志,根本是最容易得到讚賞的設定。竟然出事。先不說陳國邦的演技有沒有受到批評,他的年紀、他的造型,肯定引來無數觀眾的反感。明明有個30幾歲的蘇家樂,可以扮演30幾歲的駱澤信,為何要交給50幾歲的陳國邦?結果,大家都在研究:做陳國邦媽媽的陳佩思,才40歲,就算扮演陳國邦爸爸的張錦程,也只不過年長陳國邦兩歲,相當勉強。

我不是《三命》的製作班底,不能肯定為何要捨易取難。或者,是考慮到陳國邦的演技,信心比較大?還是認為演員轉換不是基於角色的真實年齡變化,而更應該在於角色的心理變化?總可以有很多說法,為製作班底的決定作出解釋。我是比較好奇,原來觀眾對現實性的追求,的確非常高非常高。

很多人垢病香港電影現時太多《獅子山下》、太多《鏗鏘集》,彷彿只求反映出社會狀況,連杜琪峰也在訪談節目中談及過,認為情況不太健康。但你看坊間對《三命》的反應,又很難不明白為何新一代香港製作人,對現實性有無比追求。《三命》第一集面世時,最多人談及的,是所謂的穿崩鏡頭,在60年代的香港出現太多現代的道具或建築物之類。然後,說演員,比起演技,更多人關心的,是他們真身有幾多歲,跟角色設定有幾大出入之類。

我不是說類似細節不重要,但是否具備決定性意義呢?如果,《三命》是一套以寫實作為重點的劇集,就說改編真人真事像《白日之下》之類的製作吧,應該真會構成幾大影響。《三命》明顯自帶魔幻感,否則,街燈燈光不會跟隨主角遊走,角色外型不會千變萬化,又何苦太過斤斤計較畫面合理不合理?劇情上能夠做到前後連貫,不會上文不接下理,已經足夠。畢竟不是一套紀錄片。我見有人還在不滿漫畫線的蘇家樂,原來不是邱福龍、不是張萬有、不是劉雲傑,比較似三合一,是沒有按照歷史事件發展。我是真心莫名其妙,有出現過疑似黃玉郎或疑似馬榮成,就代表一定要跟足真人真事不可憑空創作?香港觀眾的口味,頗為奇怪。

一方面嘲笑香港電影只有《鏗鏘集》,一方面根本只接受到《鏗鏘集》。我們就是這樣的自打嘴巴自相矛盾。◇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