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特朗普政府近期表示希望通過關稅談判緩解貿易戰的緊張局勢,但中國問題專家認為,美中經濟脫鉤的趨勢可能已難以逆轉。隨著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關於「新冷戰」的討論持續升溫,中共正遭國際孤立。美國智庫警告,經濟脫鉤不僅可能加劇地緣政治緊張,甚至有引發軍事衝突的風險。

美中關稅戰加劇脫鉤 中共體制難促成公平貿易

自4月9日起,美國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升至145%,中共隨即以125%的報復性關稅回應,兩大經濟體幾乎陷入一種實質上的「貿易禁運」狀態,導致全球貿易環境進一步惡化。雖然白宮近日釋放緩和訊號,但前景仍不樂觀。

《華爾街日報》4月23日援引白宮官員消息報道,美國正考慮將中國商品的關稅降至50%至65%。特朗普日前亦表示,若與中方達成協議,關稅將會大幅下調,但「不會歸零」。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4月22日在一場私人投資峰會上透露,儘管美中關稅戰正值高峰,但特朗普的核心目標「並非經濟脫鉤」。據CNBC報道,貝森特在這場由摩根大通在華盛頓特區主辦的私人峰會上表示,美中雙方都認識到「現狀不可持續」,他預計貿易戰將在近期趨於緩和。貝森特希望中共推動經濟由出口導向轉向消費導向,而美國則加速製造業回流,以符合兩國當前的實際需要。

然而,中國目前消費支出僅佔GDP的40%,相比之下,美國的消費佔比高達70%。中共當局將產品大規模出口至全球,卻未能激發國內消費,被廣泛認為是當前貿易緊張的根源之一。

資深媒體人、中國問題專家方偉表示,中美貿易戰的升級並非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可以左右。他在4月23日播出的《方偉時間》中說,貝森特希望中共推動內需增長,這是一種理想化的設想,因為中共政權本質上不會改變其貿易政策。

方偉進一步解釋,中共的經濟模式長期以來是「重製造、輕消費」,將資源集中用於對外輸出,從而為政權與權貴集團積累財富,而非提高全民福祉。若轉向「重消費」,則意味著需提高人民收入,而這可能對中共政權構成結構性威脅。

方偉認為,特朗普所追求的是貿易公平:如果美國將關稅降至45%,那麼中共的關稅應降至10%以下,否則特朗普仍可能繼續上調關稅。

此外,方偉強調,中方在談判中常提出「美方不得限制技術出口與投資」,但這恰恰是美方無法讓步的關鍵點。技術管控並非關乎關稅,而是美中戰略對抗中的重要籌碼,反映的是雙方在全球競爭格局中處於零和博弈的現實。

中美貿易戰升溫 新冷戰逐步成型

美中脫鉤趨勢的不斷深化,使得「新冷戰」的說法日益頻繁,引發各界對地緣衝突甚至軍事摩擦的擔憂。

早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2018年6月6日,美國著名政治學者、克萊蒙麥肯納大學政治學教授裴敏欣就在《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網站上發布文章說,美中關係正在演變為長期的戰略對抗甚至全面冷戰。美國越來越確信,對華接觸政策已徹底失敗,而繼續讓中共進入美國市場、獲取技術資源,等同於「資敵」。因此,推動經濟脫鉤、限制技術出口,成為美國的戰略選擇。

《華爾街日報》今年4月21日刊文稱,特朗普重返白宮不到三個月,美中已經對彼此實施了事實上的貿易禁運,經濟戰也正蔓延至新的領域。隨著脫鉤加劇,美中之間可能已走上超越貿易領域的「冷戰」之路。

文章引述美國前外交官、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中國中心負責人里克‧沃特斯(Rick Waters)的話說,「新冷戰」一詞如今已難以否認,美中正陷入持續的經濟脫鉤,且當前沒有任何「護欄」能有效阻止局勢升級蔓延到其它領域。

目前,美國可能繼續限制中共獲取敏感技術,而中共也可能加大對美方在印太地區盟友的戰略脅迫。4月10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 Paparo)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應密切關注中共在台灣周邊日益頻繁的軍事動作。

儘管當前美中對抗主戰場集中於經濟與科技領域,但與20世紀美蘇冷戰相比,其戰略結構與陣營對立的格局高度相似。美國信奉「自由、民主、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的制度理念,而中共奉行極權體制與無神論,兩者之間的制度與價值觀分歧,幾乎不可調和。

世界在選邊站 中共正遭國際孤立

隨著美中矛盾持續惡化,全球正被迫重新劃分戰略陣營。實際情況是:各國紛紛遠離中共,鮮有國家願與中共深度綁定。

4月9日,特朗普宣布對大多數國家暫停「對等關稅」政策,為期90天,僅對中共維持145%的高關稅。此後,美國迅速展開與多國的貿易談判。4月23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美國目前已與至少90個國家展開貿易談判。

面對特朗普「全球對等關稅」壓力,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原本對中共依賴較深的東南亞國家,正在重新評估政策立場,更趨向與美國發展長期戰略合作。東盟經濟部長4月10日集體表示,希望儘快與美國展開關稅對話,並承諾不採取報復性措施。

中共一度試圖通過拉攏越南對抗美國,但最終遭遇失敗。4月14日至15日,中共黨魁習近平訪問越南,意圖藉機拉攏越南。央視旗下「玉淵譚天」甚至放話稱,「誰拿著中共去給美國當投名狀,中共絕不答應。」

然而訪問剛結束,越南立即在4月16至20日接待了美國高級外交官歐尼爾(Sean O’Neill),並傳出將向美方採購24架F-16V戰機的消息。越南總理范明政(也譯作范明正)4月18日表示,越南和美國有著「獨特的紐帶」,越美之間的關係「不同於與其它國家的關係」。

早在4月2日,美國宣布了對各國的對等關稅之後(越南為46%),越南就立即表示願意對美國實施零關稅,通過談判換取美國取消對等關稅。

《上報》指出,習近平此行本想構築「抗美聯盟」,但越南並不買帳。雙方簽署的聲明內容含糊,只提到「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而越南過去常用這類話術,是在暗指中共在南海的作為。

時評人鍾原認為,中共高層的「硬碰硬」外交策略再次失利,反而把自己推到了孤立的懸崖邊。本指望有人能拉一把,卻又不願好言相求,反而出言不遜地威脅,中共如果繼續按照「玉淵譚天」的邏輯行事,就等著跌下深淵吧!

戰略重組加速 中共邊緣化危機浮現

展望未來,全球正面臨一場深層次的戰略重組。中共體制的不透明、缺乏信任,加之對外脅迫政策,令世界各國對其日益警惕。而特朗普主導的「對等關稅」政策,正在成為促使全球戰略再平衡的關鍵推手。

如果中共繼續拒絕進行結構性改革,不願在制度與貿易規則上與國際接軌,恐將在國際孤立中被徹底邊緣化,從大國滑向「孤島」。#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