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升級,重創中國經濟。面對美國施壓,中共內部動作頻頻,儘管對內展示的「鬥爭」姿態不變,但關稅政策卻出現鬆動。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中共黨魁習近平主動致電與其溝通關稅事宜,但中共否認,海關卻已悄然取消對美國部份商品的懲罰性關稅,並研究擴大免稅清單。

專家們認為,中共在關稅戰中的兩難處境,反映其國內政治與經濟陷入困境。中共有可能採取「公開強硬、私下放軟」的策略,平衡國內宣傳與國際博弈。但整體「脫鉤框架」並未改變,美國政府預計將繼續主打關稅與反中共的政策。

美中關稅戰下 中共政治局強調「保穩」和「鬥爭」

4月25日,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提出應對策略,會議由習近平主持。

此次會議強調面對「外部衝擊影響加大」及「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需「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實現「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的目標。

中共政治局會議反映出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外貿、就業、糧食安全及房地產市場等多重挑戰,凸顯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脆弱性。

對此,台灣南華大學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政治局會議不斷重申兩條主線:「保穩」和「鬥爭」。前者聚焦於穩定內部經濟與社會秩序,後者則延續「大國競爭」的對外鬥爭敘事。然而,兩條主線目前的實際成效與其政策目標之間,確實存在不少落差,甚至顯現出某種矛盾與掙札。

在社會經濟安全層面,中共試圖通過強化意識形態管控和輿論引導,短期內實現「維穩」效果,但孫國祥指出,社會經濟深層矛盾未獲根本解決,高強度控制帶來副作用。目前中國經濟內部壓力顯著,消費疲弱、青年失業率高企、地方債務風險加劇等問題仍未解決,信心低迷依舊是核心問題。

對外政策上,會議延續「大國競爭」敘事,強調「統籌發展與安全」。然而,孫國祥認為,外部環境反彈削弱這一策略效果,中美關係持續緊張,歐盟對華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啟動反補貼調查,使中國對外關係更趨孤立。

特朗普稱習主動致電 中共否認卻減關稅 專家析背後算計

面對美國關稅施壓,中共內部動作頻頻,美中之間是否恢復談判,再度引發外界關注。

據《時代雜誌》4月25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露,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曾主動致電與他溝通,顯示中美關係可能出現微妙變化。然而,中共官方否認此消息,並保持強硬姿態。

然而,據多家媒體消息,中國海關已悄然取消對部份美國半導體產品125%的懲罰性關稅,免稅範圍包括部份進口晶片(不含初始化儲存晶片)。同時,中共正在研究擴大免稅清單,可能會納入醫療器材、化學品乙烷等稅費。

「中共此舉可能是對美方試水溫或選擇性讓步,旨在穩定技術供應鏈並為中美關係尋找平衡點。」孫國祥分析,可能與中美私下技術性接觸有關,通過媒體釋放訊號以測試反應。

孫國祥認為,長期的封鎖和技術限制可能對「中國製造2025」及AI、醫療設備國產化戰略構成結構性風險。因此,中方在此時對美釋放善意訊號,可能有「緩和外部壓力」考慮,或為了在關鍵領域爭取喘息空間。

時事評論員王赫對《大紀元》表示,這次美中關稅戰開打後,中共表面上態度強硬,不願服軟,但是損失太大,所以它私下有可能派人跟特朗普政府接觸。

王赫指出,中共內部因經濟低迷與政局動盪,策略分歧加劇。中共三中全會後,習近平權力受限傳聞甚囂塵上,黨內派系鬥爭升級。若習權力受損,其與特朗普的對話需政治局集體決定;若派系失衡,習如果擅自行動,政策易出現混亂。

他分析說,中共在關稅戰中的兩難處境,反映其國內政治與經濟陷入困境。中共有可能採取「公開強硬、私下放軟」的策略,平衡國內宣傳與國際博弈。

美中關稅戰能否緩解?專家:整體脫鉤框架不會改變

對於中美關稅戰是否可能緩解,孫國祥認為,短期內可能出現「技術性鬆動」或「選擇性豁免」,例如雙方針對彼此需求較大的產品(如美國的大豆、醫療設備與中國鋰電池、太陽能模組)進行技術性安排。

然而,他強調,整體「脫鉤框架」並未改變,美國政府預計將繼續主打關稅與反中共政策,中方也保留了「鬥爭」的準備。

周五(4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除非北京「給我們一些實質性的東西」——開放中國市場,否則他不會取消對華關稅。#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