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香港經濟狀況,包括破產宗數及失業率的統計數據分析。我已經跟蹤失業率數據一段時間,市民對於自身的失業情況都有感受。我們注意到,無論是自己還是親朋好友,其實失業的狀況在過去兩年所謂「通關復常」後不但未有改善,許多企業、零售業和餐飲業也遭遇倒閉,失業問題變得越來越普遍。本文想探討的是為何周圍有這麼多人面臨失業問題,而香港統計處公布的失業數字卻一直保持在低位。
先談破產宗數。根據最新的破產管理處數據,個人破產宗數在2025年3月上升至886宗,創下自2022年4月以來的3年新高。從圖表上可以看出,自去年第三季9月起,破產宗數的狀況便開始上升,並且逐步加速。目前,破產申請宗數平均每月超過800宗,甚至本月接近900宗,這是3年來的最高數字。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的全年破產宗數已經超過9,000宗,創下9年來的新高。強制清盤的宗數也達到15年來的高位。破產的情況在過去這段時間不斷惡化,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人分享他們的破產狀況。有些人在失業後無力償還貸款,不論是私人貸款還是銀行貸款,都陷入破產困境。破產帶來的代價相當高,破產的年限可達8年,專業人士如會計師和策略分析員若一旦破產,將會暫時失去專業資格。
令人擔憂的是,破產宗數上升的趨勢可能只是剛開始。我們多次提到的貿易戰,因關稅將影響很多出口企業,未來可能需向美國出口徵收145%的關稅,這可能會進一步提升至245%。此外,小額包裹的豁免措施將在下個月失效,對許多零售商和網上零售商而言,都是一個重大打擊。由此我擔心企業的破產潮會加速惡化,這也可能導致一些企業進行裁員和減薪,對打工仔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
企業破產倒閉不單反映經濟活動收縮,更深層影響是公司員工的生計。根據最新統計處的數據,3月底的失業率為 3.2%。雖然這已經是兩年多以來的高位,但在經濟學上,3.2%被認為是全民就業的狀況。但要留意失業率的計算方式是將失業人口除以總勞動人口。根據政府統計處的分析,失業人口的數據與總勞動人口的數量息息相關。香港的總勞動人口在 2020 年的高峰期超過 400 萬,但近幾年持續減少,最新數字已降至 381.5 萬,比高峰期減少了 18 至 19 萬人,但中間的變數也相當大。總勞動人口的最低位出現在 2022 年 5 月,當時跌至 374 萬,比歷史高峰少了20多萬人。如今從 374 萬逐步回升到 381 萬。實際上,若失業人口保持穩定但總勞動人口回升,失業率自然而然會下降。這在統計學上很易理解。
所以在這個背景下,由於總勞動人口的回升,使失業率得以維持低位。高才通政策在這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根據政府數字,已經有九萬人申請高才通計劃並獲批,勞福局估算有八萬人已經到達香港,這填補了香港在過去幾年流失的勞動人口。然而,失業人口數據卻在惡化。截至 2025 年 3 月,我們的失業人口已經飆升至 12萬人,單月失業人數增加了一萬。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失業人口已是兩年來的新高。上一次失業人口達到這樣的水平是在 2022 年 12 月,當時香港的疫情和封關措施導致經濟萎縮。如今即使政府宣稱香港經濟復常,但失業人數顯示問題卻有加劇的趨勢,這也能反映周圍人的感受。
因此,我建議大家在查看失業數據時,不要僅關注失業率這一數字,更應該查看總勞動人口以及實際的失業人數。我們發現建築、零售和金融等行業的失業率上漲幅度較大。其中建築業的失業率上升了 0.4 個百分點,達到 5%,是近兩年半的新高,而專業和商用服務的失業率更是攀升到近三年的高位。
在此背景下,香港的經濟狀況正面臨倒閉和結業的壓力,接下來的關稅戰是否真的會讓香港受益還是需要保留懷疑。我看到許多中小企業和出口企業正在呼叫求救,零售和餐飲業的失業問題也越發明顯。
值得比較是2019 年 1 月時經濟仍是蓬勃發展的狀態,而 2025 年 3 月的不同行業的失業情況卻大相逕庭。舉例來說,建築業的失業人數已從16,900人上升至18,300人,失業率也達到 5%,成為主要行業中最高的。零售業的住宿和膳食服務也從約一萬人的失業人數上升至13,600人,還有其它如地產及專業商用服務等行業的失業人數也在上升。
再者,運輸及倉庫行業的失業人數也從 9.9千人上升至14,000人,失業率由 2.1% 升至 3.2%。這對運輸和物流行業的打擊將會更為嚴重,尤其是美國下月將取消了 800 美元以下的小額包裹豁免。
在復活節期間,我們看到不少評論提到香港出境旅遊的數量已達到240多萬,幾乎每3個香港人中就有一個出境旅遊,當中大約有七成半的人前往內地,這一現象顯示香港人北上消費已然成為常態。從社交媒體上可以看到,許多朋友在內地旅遊,這對於香港的零售和餐飲業無疑帶來了影響。特別是在香港的主要商場,場面也異常冷清。
然而,復活節僅是香港的假期,內地的訪客在此期間也只有60幾萬,這比 2019 年的高峰期減少了三成。這些情況反映出旅客來港消費的意欲持續減少,商業環境也越發艱難。
很快就到五一勞動節,我了解到香港的勞工團體,如勞聯的勞工界別議員,正提出建議取消部份外勞輸入,因為失業人數最多的幾個行業,包括建築、餐飲和零售,都需要輸入外勞。這些行業正是失業率的重災區。然而,政府似乎仍無意修訂外勞輸入政策。在這種情況下,當生意越做越難,卻又以較低的價格引入外勞,本地的打工者面臨的競爭只會越加困難。我相信未來失業率的狀況將會惡化,非常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我注意到主流媒體對此問題涉及得並不多,希望今天對低失業率的分析能給大家一個清晰的概念,未來也要繼續關注失業人口的增長趨勢。 ◇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