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對中共發起了貿易戰,其中包括對部份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高達245%的關稅。這一舉措雖被廣泛批評為「混亂無序」,實則是特朗普戰略的核心一環,旨在打破中國(中共)對美國供應鏈的控制,並為美國爭取更有利的貿易條件。
特朗普總統在第二任期之初的首批重要舉措之一,就是引導眾議院「對中共特別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重新評估中美貿易關係。該委員會得出的結論與前三屆政府的調查結果一致:華府長期奉行的戰略已然失敗。中國(中共)以犧牲美國利益為前提,不斷利用貿易特權壯大自身,而美國經濟卻在日漸空洞化,損失慘重。
作為回應,該委員會共和黨主席穆羅爾(John Moolenaar)與民主黨議員湯姆‧蘇奧齊(Tom Suozzi)於1月下旬聯合提出《恢復貿易公平法案》(Restoring Trade Fairness Act),這是首部旨在撤銷中國的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待遇(PNTR,即原來的最惠國待遇,但不需年審)的跨黨派立法。
該法案提出分級關稅制度:對非戰略商品課徵35%關稅,對戰略商品課徵100%關稅,並在五年內逐步實施。戰略商品的界定,將依據美國的優先戰略產業,並參考中共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產業藍圖予以認定。
法案同時規定,PNTR地位一旦取消,將不再重新授予認證,並建議堵塞「小額免稅包裹」(de minimis)漏洞。特朗普已於4月通過行政命令終止「小額豁免」,填補了這個關稅漏洞。
支持取消中國貿易特權的人士認為,這是對數十年失敗政策的必要修正。長期以來,美國戰略建立在這樣一項假設之上:中國的經濟自由化將帶來政治改革。此一觀點由克林頓總統等領導人推動,使美國於2000年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授予其PNTR地位。當時的預期是,經濟繁榮將帶來民主壓力,使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國際參與者。
然而事與願違,中共依然維持威權統治,建立了監控國家,並將貿易收益投入軍事擴張與全球影響力行動。與此同時,美國失去工廠、就業機會與戰略韌性,而中共政權卻變得更富有,也更有侵略性。
儘管情報界一再警告,中共構成了最高級別的國家安全威脅,但歷屆政府仍放任產業外移,這削弱了美國工業基礎,並使決意挑戰美國領導地位的對手更加富裕。
雖然部份批評者擔憂相關政策帶來的經濟風險,但特朗普政府與多位政策專家主張,給予共產中國特殊貿易待遇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如今必須優先重建對美國工業與戰略能力的控制權。
為彌補美國貿易執法的主要漏洞,特朗普取消了對來自中國與香港、單筆價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額免稅」待遇,此舉與眾議院「對中共特別委員會」的建議一致。他的行政命令對低價貨物徵收90%的從價關稅(ad valorem tariff),並引入固定稅額制度(flat-rate duties):自5月2日起每件包裹徵收75美元,自6月1日起提高至150美元。此稅項與90%的從價關稅並行執行。
這些措施特別針對中國電商平台,這些平台利用該漏洞大量輸入未繳稅、未經檢驗的商品至美國市場。美方的目標是打擊逃漏關稅、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並對抗北京在助長美國芬太尼危機方面的作用。
在此行動之後,特朗普在4月15日啟動《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調查,評估美國依賴中國關鍵礦物所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此舉是對中共將出口管制武器化,禁止出口鎵(gallium)、鍺(germanium)、銻(antimony)與六種稀土金屬的回應。這些材料對美國的國防、航太與半導體產業至關重要。
作為對北京報復性關稅的回應,美國對部份中國進口商品總計課徵高達245%的關稅,這包括125%的對等關稅、20%的芬太尼關稅,以及301條款所授權的針對性關稅,其稅率從7.5%至100%不等。
這些限制措施可能對中國(中共)造成重大打擊。美國仍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2023年中國對美出口總額達5,012億美元,約佔中國總出口額的14%,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9%。同時,GDP增長已成為衡量中共黨魁習近平政權合法性的關鍵指標。儘管中國在2000年代初期曾實現兩位數的經濟增長,但近年來卻持續下滑。2024年的增長為4.9%,2025年的預測值介於3.4%至4.5%,反映出貿易緊張局勢日益加劇,結構性挑戰日益惡化的趨勢。
4月2日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式生效,他將其稱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象徵美國擺脫中國(中共)經濟控制的開始。儘管媒體將這些措施形容為混亂且具自我傷害性,但實際上它們是精心設計的戰略。4月15日,特朗普宣布暫緩對75個主動接洽協商的國家加徵關稅,但對中國的關稅維持不變,清楚顯示中共仍是其貿易政策的首要目標。
特朗普戰略的核心是一項簡單卻有力的事實:美國是全球最有價值的消費市場,失去3.4億名高收入美國消費者,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承受的損失。特朗普選擇正面迎戰共產中國的出口驅動經濟模式,而非繼續安撫北京,或忽視情報界長年的警告。根據中共商務部數據,外資企業佔中國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如今這些企業為避免美國關稅,正加速撤離中國市場。
批評者口中的「混亂」,實則是一場經過精算的全球供應鏈重整。
這一系列行動,標誌著美國工業政策的重大轉向,著眼於保護關鍵產業、降低戰略依賴,並反制中共的經濟侵略。儘管特朗普仍要求所有貿易夥伴提出更公平的條件,但對中國商品徵收最高達245%的關稅,可能已不僅僅是談判籌碼,而是一項明確的戰略:讓美國經濟與中共政權徹底脫鉤。
原文:How Trump’s Tariff Strategy Is Reclaiming US Industry From Chin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紀元時報》立場。#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