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政府收緊了對一些關鍵稀土元素的出口管制,導致其與美國的關稅對峙進一步升級。由於中共壟斷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中共長期以來一直將17種特定的稀土元素視為關鍵戰略物資。

分析人士表示,中共政府的新出口許可規則表面上適用於所有國家,然而矛頭其實直指美國。這很可能是向華盛頓施壓的一種策略,試圖迫使美國在貿易談判上作出讓步。

「這是典型的武器化談判。」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 Wong)告訴《大紀元時報》。他認為中共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國會和產業界為此進行遊說,減少美國在關稅、出口管制和對外投資等方面對中共的限制。

黃大衛認為,中共的這種策略有風險,從中長期來看,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他解釋說,如果中共政權繼續實施出口管制,可能會迫使西方國家與中國脫鉤,從而導致中國國內的產業由於供過於求而陷入困境,並削弱中共花費數十年時間在稀土加工領域建立起來的近乎壟斷的地位。

中共於今年4月4日宣布這些規定,包括對磁鐵和七種稀土元素(包括釤、釓、鋱、鏑、鑥、鈧和釔)等在國防和能源等關鍵領域的相關技術廣泛應用的原料進行出口管制。

由於出口商現在需要申請特別許可證,而許可審批可能需要數周或數月的時間。在此期間,貨物裝運會被擱置,從而增加了全球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簡稱CSIS)關鍵礦產安全項目(the Critical Minerals Security Program)主任格拉謝林‧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在4月14日的播客中說,中共政府的出口限制可能採取「非自動許可」的形式。

巴斯卡蘭說,對於美國買家,中共政府可能只發放極其少量的許可證(如果會發放的話),而「願意繼續加強與中國(中共)合作的國家不會受到這些限制的影響」。

2023年9月19日,在紐約舉行的2023年協和年度峰會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研究主任格拉謝林‧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發表講話。(Riccardo Savi/Getty Images for Concordia Summit)
2023年9月19日,在紐約舉行的2023年協和年度峰會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研究主任格拉謝林‧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發表講話。(Riccardo Savi/Getty Images for Concordia Summit)

她表示,15家美國國防和航太公司已被列入中共的禁令名單。因此,即使獲得稀土出口許可,這些公司仍然無法與生產關鍵技術的中國公司開展業務。

黃大衛則說,中共此舉的直接目標是美國的國防供應鏈,特別是F-47等第六代戰鬥機和其它依賴稀土磁鐵的高科技武器。

巴斯卡蘭透露,一架F-35戰鬥機約需900磅稀土金屬,一艘阿利-伯克級(Arleigh Burke-class)驅逐艦約需5,200磅,一艘維珍尼亞級(Virginia-class)潛艇約需9,200磅。

黃大衛認為,對於中共政府來說,這種做法可能是「短期收益,長期失血」。他預測中國的稀土生產商將很快面臨價格波動、庫存無法出售以及財務問題日益嚴重等困境。

三十年來,中共通過國家指導下的過量生產、高額補貼和市場干預等手段,人為壓低價格,導致許多國際競爭對手倒閉。

黃大衛說道,通過增加不確定性,而不是實施徹底的禁令,中共政府現在希望美國製造商會懇求達成貿易協議。

他表示,中共政府正在進行一場賭博,企圖製造恐慌來達到它的目的;然而,這種賭博存在很大風險,世界最終可能會選擇另一條全球供應鏈作為應對。

(左)2023年4月26日,一架以色列空軍F-35閃電II戰鬥機在特拉維夫(Tel Aviv)。(中)2005年4月13日,美國海軍提供的資料顯示,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穆斯丁」號在波斯灣航行。(右)2009年11月26日,「維珍尼亞」級攻擊型潛艇「新墨西哥」號服役前部隊在大西洋進行海試。(Jack Guez/AFP via Getty Images, Robert McRill/U.S. Navy via Getty Images, National Museum of the U.S. Navy/flickr)
(左)2023年4月26日,一架以色列空軍F-35閃電II戰鬥機在特拉維夫(Tel Aviv)。(中)2005年4月13日,美國海軍提供的資料顯示,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穆斯丁」號在波斯灣航行。(右)2009年11月26日,「維珍尼亞」級攻擊型潛艇「新墨西哥」號服役前部隊在大西洋進行海試。(Jack Guez/AFP via Getty Images, Robert McRill/U.S. Navy via Getty Images, National Museum of the U.S. Navy/flickr)

瓶頸、替代方案和挑戰

稀土礦「實際上並不稀有」,巴斯卡蘭在播客中說道,「它們隨處可見,但是數量往往很少。」

稀土生產通常包括三個主要階段:開採礦石、化學加工以及製造磁鐵和合金等最終產品。

巴斯卡蘭表示,中國目前佔全球稀土產量的60%,加工量約佔全球供應量的90%,因此稀土的生產和加工成為了美國的「關鍵薄弱環節」。

中共對稀土全球控制示意圖。(Source: mining-technology.com)
中共對稀土全球控制示意圖。(Source: mining-technology.com)

中共控制得最嚴的不再是稀土礦石開採,而是開採之後將礦石轉化為可用材料的加工和製造階段。加工階段包括將金屬從礦石中分離出來的冶煉等步驟,而製造階段則包括合金化、成型和熱處理等過程。

經過這些階段製成的成品包括高純度金屬、高級合金以及各種為電動汽車(EV)、風力渦輪機、智能手機和制導導彈等提供動力的永磁體。

如果沒有中國的加工廠,即使找到了替代礦石來源,全球仍將面臨精煉廠和燒結廠短缺的問題。

黃大衛表示,美國、澳洲、加拿大和歐盟已經開始提供資金,填補「缺失的中間環節」,消除稀土加工和製造的缺口,預期在五到十年內建立一個稀土基本供應網絡。

包括巴西和越南在內的其它國家也擁有大量稀土儲量,這些國家也正在探索提高產量的方法。

按國家分列的全球最大稀土儲量與產量示意圖。(Table: The Epoch Times Source: Investing News Networ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按國家分列的全球最大稀土儲量與產量示意圖。(Table: The Epoch Times Source: Investing News Network Created with Datawrapper)

但是,環境保護問題仍然是一個挑戰。稀土礦中含有不同數量的釷和鈾,分離時會產生有毒的尾礦和廢水。美國和歐洲的環保法規更加嚴格,除非採用更有效的過濾技術和原地重金屬回收技術,否則生產成本將會增加。

不過,黃大衛認為,如果能夠保障戰略獨立性,這方面的成本可以通過提高價格以及政府補助的方式得到抵消。

故伎重施的中共遊戲規則

早在2010年,中共曾經採取過類似的伎倆,在與鄰國日本發生領土爭端期間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時間長達七周。

而東京的反應非常迅速,與澳洲礦業巨頭萊納斯公司(Lynas)達成重大供應協議,投資開發印度和越南的非中國礦藏,並快速啟動稀土回收項目。美國緊隨其後,重新開放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斯山(Mountain Pass)稀土礦,儲備關鍵稀土,並投入資金進行稀土替代品研究。

黃大衛表示,這個事件也向世界表明,稀土已成為一種地緣政治武器,任何中斷供應的威脅都可能導致更廣泛的外交影響。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一份報告援引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儘管需求仍在不斷上升,中國稀土產量佔全球稀土產量的比例,已經從2010年的97.7%下降到2019年的約63%。

2012年,中國境內裝載出口稀土的貨船。(tab62/Shutterstock)
2012年,中國境內裝載出口稀土的貨船。(tab62/Shutterstock)

黃大衛認為,南韓、歐盟和東盟成員國已經在制定去風險計劃,以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他說,中共每拉動槓桿一次,它作為可靠的全球供應商的可信度就會降低一次。

來自公共和私營領域的投資者已經開始支持澳洲的林納斯公司(Lynas)、美國的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以及加拿大和斯堪的納維亞的一系列曾被認為是邊緣化的項目。

而在中國國內無法保證稀土穩定出口的公司,將會搬遷到其它國家或者進行多元化經營。

另一方面,開發稀土替代品和稀土回收利用也是一種選擇。

美國主要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正在投資開發研製稀土替代品,例如在電動汽車上使用不含稀土的氮化鐵基磁鐵。同時,美國能源部正在推動和資助大規模回收廢棄的風力渦輪機部件和電動汽車電池的項目。

例如,Tesla自2017年以來已將其Model 3動力系統中的稀土用量減少了25%。

黃大衛認為,雖然這些替代方案還不完善,「然而趨勢已經十分明顯,相關的投資也在激增。」

他表示,在中國國內,政府必須應對這一波的嚴重衝擊。

2022年4月7日,德薩斯州奧斯汀,Tesla超級工廠,裝配線上的汽車供人參觀。(Suzanne Cordeiro/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4月7日,德薩斯州奧斯汀,Tesla超級工廠,裝配線上的汽車供人參觀。(Suzanne Cordeiro/AFP via Getty Images)

他認為,中共政府可能會收購庫存,提供補貼以維持礦山的營運,或者推動新一輪整合,允許小型企業併入大型國有企業集團。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可能提供稅收減免和低息貸款。但是,現在他們沒有辦法吸引到外國的需求。

黃大衛預測,從短期來看,隨著稀土價格的上漲,中國出口商可能會享受更大的利潤空間。從中期來看,礦山的多元化發展、新冶煉廠的投產以及稀土回收利用等新進展,將會削弱中共政府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

他認為,即使一些外國磁鐵製造商甚至可能在中國建廠以確保原料供應,地緣政治風險和美國對外投資規則可能對這個趨勢有所限制。

根據黃大衛的預測,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是市場重新洗牌:中共仍然是主要參與者,但不再一家獨大。

他認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共政府獲得了一個暫時的談判籌碼,代價卻是永久性地削弱了在這個產業的主導地位。中共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加速全球減少對中國稀土出口依賴方面的努力。

(顧曉華對本報道有貢獻)#

原文:China’s 「Weaponized Negotiation」 Could Backfire, Expert Says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