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媒披露,慕尼黑工業大學的一位著名華裔教授,因涉嫌中共間諜活動,被德國航太中心解僱。這位女性教授擁有極高的學術地位,曾被視為德國科學界的明星,如今的間諜疑雲可能斷送她的職業生涯。

接上文

第三章:被入侵的伺服器、竊聽和可疑的網絡

德國航太中心向工會提交書面聲明的日期是2023年8月,長達20頁,詳細解釋了針對Z.的間諜指控。被盜的手提電腦、軍事研究紀錄以及大量其它證據都在其中。

Z.向勞工法庭表示,這些事件要麼是「歪曲事實、捏造事實,要麼是其危險性被大大誇大了」。因此,我們無法理解為甚麼德國航太中心「突然重新評估並提起」手提電腦事件。她在2011年申請時透露過自己在國防科技大學的經歷,並補充說在簡短的簡歷中不提及學士學位「並不罕見」。

總體而言,德國航太中心指控Z.在工作期間故意試圖進入高度敏感的區域並獲取數據。她還未能妥善保護伺服器,從而允許未經授權的人員訪問敏感的衛星數據。

據德國航太中心介紹,此事始於2017年:Z.申請並獲得了所謂的TerraSAR-X衛星數據的訪問許可,以表彰她獲得的一項獎項。據DLR內部人士透露,當時這些數據尚未公開,並被列為高度敏感數據:該研究機構正在與軍備部門空中巴士防務與航太公司共同研發導彈。

除了一些民用應用外,德國航太中心還強調了數據在「國防和安全應用」方面的可能性:例如「有效的作戰規劃」「改進的邊境監視」以及「檢測路線(變化)和移動物體」。這些數據的傳播可能「危及外交和安全政策利益,例如德國聯邦國防軍在海外部署地區的衛星圖像」。

Z.列出了另外三名相關許可證的用戶,包括她的丈夫和訪問科學家W.,他們也都來自中國,並受僱於Z.。

隨後,來自衛星的「極大量數據」被傳輸到Z.負責的伺服器。顯然,慕尼黑工業大學的這台伺服器與德國航太中心的伺服器之間存在「永久串流媒體連接」。原則上,這是允許的。

然而,DLR的反間諜機構後來發現該伺服器的安全性不夠。它不受「TUM防火牆」的保護,可以從互聯網上的任何地方被訪問。TUM發言人告訴CORRECTIV,該伺服器是安全的,只不過「使用的是其自己的防火牆」,因此可以從DLR進行訪問。

德國航太中心和研究人員對此事的評估存在很大差異。DLR表示,「對高度敏感的衛星數據進行不負責任的處理,這些數據隨時可能被用於軍事目的等」。Z.質疑數據的安全策略相關性。最後,大量使用這些產品的許可申請正在獲得批准,其中包括中國的研究人員和機構。

據德國航太中心稱,2022年5月,該伺服器遭到黑客攻擊,並進行了所謂的比特幣挖礦。網絡犯罪份子在他人伺服器或電腦上非法生成加密貨幣。DLR的結論是,「未經授權的第三方」可以訪問所有數據,包括上述敏感衛星數據。

Z.沒有向德國航太中心通報此事,儘管她有義務這樣做。或許Z.只是粗心大意。然而,從僱主的角度來看,這進一步加深了對Z.從事間諜活動的懷疑。據Z.稱,數據從未受到任何危險,襲擊發生前的最後一次數據傳輸已經是一年前了。慕尼黑工業大學發言人表示,伺服器在收到警告後立即被關閉,在攻擊發生時,伺服器上沒有任何敏感訊息,並未檢測到任何非法數據洩露。

來訪科學家W.是慕尼黑工業大學的IT負責人,因此管理伺服器。德國航太中心寫道:「這是所有事情中最糟糕的。」W.於2023年被DLR解僱,因為他曾用手機偷偷錄音,「可能是為了轉發給未經授權的第三方」。

然而,W.被允許繼續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工作。據Z.稱,錄音是由於「技術錯誤」造成的,W.在慕尼黑工業大學沒有犯下任何錯誤,因此「沒有理由對他採取措施」。

這並不是Z.第一次因可疑的人事決定而受到關注。Z.曾多次從中共軍事附屬機構聘用人員,有時還能繞過德國航太中心的安全檢查。根據DLR向工會提交的書面聲明:2022年初,儘管遭到DLR的拒絕,Z.仍多次試圖繼續用該機構的資金資助一名博士生。Z.表示,針對該博士生「從來沒有任何具體或個人的安全擔憂」。因此,這也是Z.引起普遍懷疑的事件之一。

在德國航太中心的情報和出口管制安全審查中,至少還有另外兩名研究人員被列為不值得信任並被拒絕。然而,Z.隨後卻在慕尼黑工業大學(TUM)僱傭了他們,這意味著這些人通過聯合項目依然獲得了進入DLR的機會。

這些研究人員獲得中共國家留學基金委(CSC)的獎學金來到德國。CORRECTIV於2023年對該計劃進行了報道:學生必須簽署限制性合同,以保證他們忠於中共。紐倫堡大學是CORRECTIV報道發表後第一家暫停該計劃的德國研究機構。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在其網站上公開聲明,CSC項目旨在「從德國研究領域獲取知識」。德國航太中心在對新人員進行安全檢查時似乎考慮到了這一點。

然而,在慕尼黑工業大學(TUM),教授任命似乎由教授本人決定。Z.目前在TUM任職,聘用了至少22名來自中國的人員,其中至少有4人獲得了CSC獎學金。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知識洩露的風險,但TUM在這方面似乎沒有足夠的警惕性。

TUM發言人表示,大學的每次任命前都會對申請人的「資質」進行檢查。但是:「擁有CSC獎學金並不構成不能在德國大學就業的理由。」Z.本人並未對TUM錄用其他被DLR拒絕的申請人一事發表評論,也沒有對她所在教席上的CSC學生發表評論。

正是這些事件引起了研究機構對Z.的懷疑,當然,還有其它的怪事。例如她對量子電腦領域的興趣,而這原本並不是她的研究領域。2021年,Z.申請加入「量子工業計算」協會,並在該協會註冊為德國航太中心的「主要聯繫人」,這違反了DLR的適用準則。據稱,她還「強烈」嘗試參加德國太空總署量子領域的管理層會議。「她實際上應該遠離該領域」一位與她共事的人說道。

Z.在法庭上承認,她沒有遵守DLR的指導方針和加入協會的內部簽名規定。然而,她的直屬上司「指示」她簽字並充當「幌子」。Z.否認了有關她想參加幾次有關該主題的管理層會議的指控,稱這只是一個「模糊的建議」。

第四章 她與中共軍方的接觸

根據CORRECTIV的訊息,德國航太中心嚮慕尼黑勞工法庭提出了針對Z.的一些指控,以證明解僱是合理的。但調查涉嫌間諜案件並不是勞工法庭的職責。通常,德國聯邦總檢察長負責此事,他應親自啟動調查或將案件轉交給負責的檢察官辦公室。

目前尚未展開對Z.的刑事偵查,但德國安全部門正在調查此事。德國當局顯然認為該案件很可疑,但從法律層面上證明Z.為間諜並非易事,也可能存在合法的知識轉移。特別是如果中共情報機構參與其中,事情就更難辦,中共政府機構與知識和公民社會之間的界限很模糊。

專家表示,所謂的「合理否認」已牢牢融入中共的技術轉讓努力中。在這種不透明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了解合法的知識轉移何時結束,何時變為非法,以及科學間諜活動何時開始。

聯邦憲法保衛局在其網站上寫道:「中共政府故意利用法律灰色地帶、缺乏風險意識以及德國憲法保障的學術自由。」那些可以用於民用,也可以用於軍事的「雙重用途」技術知識,轉移時往往會成為問題。

Z.在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工作就屬於這一類。例如,2020年的一項研究中,Z.與中共軍方的一名研究人員一起分析了她的社交媒體項目的數據。TUM表示,這種合作關係如今已不復存在:「自2024年以來,TUM一直遵循不與中共軍方關係密切的大學開展任何研究項目或建立合作關係的指導方針。」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Z.與來自所謂「國防七子」的七所中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了至少15個項目。據澳洲智庫ASPI稱,這些項目與軍事和軍火工業有著深厚的聯繫。美國當局將其中一些機構列入所謂的「實體名單」,其中列出了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公司和組織。德國在這方面似乎缺乏警覺。

Z.還與武漢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專家稱這是中共研究機構民用和軍用融合的典範。它隸屬於中共國防科技局,營運多個軍事實驗室,並在中共臭名昭著的衛星計劃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據專家介紹,該系統將用於監測中國海域的船舶動向等。

Z.與武漢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研究衛星的深度學習算法和雷達系統,至少持續到2023年。例如,這項工作涉及如何在雲層覆蓋的情況下創建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圖像。這是軍事偵察必不可少的技術,它被用於正在武漢共同研發的高分衛星。

慕尼黑工業大學發言人表示,Z.的工作屬於「基礎研究」。CORRECTIV稱多年來多次遇到這樣的論點,其有助於用來模糊有關研究的軍事用途的討論。此外,根據TUM的說法,這些都是公共工程。

然而,由於中共政權的軍民融合戰略,不能排除Z.在慕尼黑獲得的知識直接或間接地流入了可能的監視衛星的研發。

此外,據亞歷克斯・喬斯克(Alex Joske)等專家稱,已發表的研究論文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Z.能夠深入了解大學基礎設施和研究結構的關係。

喬斯克是研究向中共軍方進行技術轉讓和潛在知識洩露的全球頂尖專家。截至2020年,他已就該主題發表了多部著作。此後,他一直為政府和科研機構提供諮詢。2022年,他的著作《間諜與謊言:中國(中共)最偉大的秘密行動如何愚弄世界》出版。

「許多中國大學,包括所有中國軍事大學,並不按照與西方大學相同的標準和開放原則運作。它們的存在是為了增強中國(中共)的國力和軍事力量。」喬斯克在2022年接受CORRECTIV採訪時表示,「而與中國(中共)軍方合作的大學,無論是否願意,都參與了這場遊戲。」

在接受CORRECTIV採訪時,喬斯克稱Z.當前的研究「令人擔憂」。尤其令人震驚的是,Z.掩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並在慕尼黑教席上安插了一個由軍事相關機構的中國學生組成的網絡。

CORRECTIV向Z.詢問了她與中共軍方及軍事相關機構進行研究合作的動機以及她的人脈網絡,但沒有得到答覆。

關於如何處理中德科研合作存在著激烈的爭論,德國政府於2023年發布的對華戰略因此受到批評。據稱,該政策過於模糊、過於不一致或沒有充份面向安全政策的現實。與此同時,人們擔心過度的限制可能會危及研究自由或減緩重要的科學進步。

多年來,專家們一直呼籲德國聯邦政府採取行動。例如,他們建議建立中央登記冊,一方面列出中國的高風險機構,另一方面列出不應合作的高風險研究領域。然而,到目前為止,德國聯邦政府的努力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

尾聲:動機和結局仍然是謎

2024年初,三名德國人因涉嫌為中共從事間諜活動而被捕。他們獲取技術知識的首選方式是: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合作,據說他們是通過空殼公司運作的。

而針對Z.的情況,目前只知道她與中共國防機構有聯繫,尚不清楚她是否曾與中共情報部門有過聯繫,或者她是否受到其它指示或壓力而採取行動。她本人則稱,自己在軍校只讀過文職課程,並不是共產黨員。

據CORRECTIV消息,慕尼黑工業大學和巴伐利亞州總理府均已從德國航太中心獲悉針對Z.的嚴重間諜指控,但顯然並未採取任何行動。德國科技部發言人指出,大學有責任「檢查其僱用的人員是否涉及安全相關問題,並在必要時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這是一個微妙的局面:一方面是嚴重的間諜指控,另一方面是可用於軍事目的的研究。另外,Z.除了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工作外,還在中國從事經濟活動。

例如,Z.參與中共國有企業網絡,她的丈夫也參與其中。這是關於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這實際上不是她的專業領域。不過,有跡象表明,Z.的深度學習算法也可以用於分析超聲波圖像。據稱,對Z.研究成果的二次利用(包括通過專利)顯然為中共帶來了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還有一點引人注目,Z.在德國的工作顯然並非僅僅為了錢。2019年,她與一家中國私營公司協商過職位和薪水,該公司向她提供的薪酬相當於每年約39萬歐元,這筆錢是德國航太中心支付給她薪水的三倍多。儘管如此,Z.仍繼續留在DLR工作。

綜合以上種種,圍繞Z.的間諜疑雲已然揮之不去,但能否真正把疑雲變成法律認可的證據,對她展開刑事調查或定罪,卻又是另一層面的問題了。#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