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主辦的「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今年踏入第20屆,至今已有858間學校參與,佔全港學校約四成半。研究發現,參與計劃學校的學前教育學生、小學生及教師的幸福感明顯高於未參與學校的師生,參與計劃的中學生在與朋友、家庭及學校的聯結感亦較強。

服務處昨日(17日)舉行20周年頒獎禮暨論壇,邀得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擔任主禮嘉賓,並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於今年1月至3月期間,透過問卷訪問了846名學生及311名教師,當中606人來自曾參與計劃的學校,551人來自未參與的學校。

研究發現,以7分為滿分。來自「曾參與計劃的學校」的學前教育學生、小學生及老師的幸福感均較來自「沒有參與計劃的學校」的師生為高。聯結性(以5分為滿分)亦較「沒有參與計劃的學校」的中學生為高。高聯結性有助減少吸毒、酗酒、逃學、暴力等風險行為。研究更發現學校愈積極參與計劃,其師生的幸福感及聯結性便愈高。

關愛校園獎勵計劃20周年研究
  曾參與計劃的學校 未曾參與計劃的學校
幸福感
學前教育學生及初小學生 5.9 5.8
高小學生 5.3 5.0
老師 5.4 5.1
聯結性
中學生 3.6 3.3

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以「BLESS」即 「Belief(信念)、Leadership(領導)、Environment(環境)、Support(支援)、Sharing(分享)」為評選核心,鼓勵學校全方位推動關愛文化。特別設立的「持續關愛大獎」表揚長期參與計劃的學校,其中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榮獲「持續關愛至尊大獎」,另有17間學校因長期參與獲得「持續關愛大獎」。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校長劉鐵梅表示,關愛文化讓學生感到安全和被接納,師生、同學之間互相信任,亦能接納不同背景及文化的人。學校推行「成長寶庫獎勵計劃」等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育學生語文、未來技能、價值觀與健康生活,和促進成長與師生聯繫。

「持續關愛大獎」得主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的中六學生張恩齊分享,曾因應試壓力而肚瀉,甚至感到害怕而離開試場。學校及時了解其需要並作出彈性調整,如以書面代替口頭報告,因應其學習需要而彈性調整上課時間,並加強與家長及社工的溝通,令他感受到師生的關愛與支持,增強面對挑戰的信心。

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中六學生張恩齊分享學校的關愛文化如何支援他走過學習難關。(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供)
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中六學生張恩齊分享學校的關愛文化如何支援他走過學習難關。(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供)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表示,計劃20年來參與學校數量增長5倍,反映學界對關愛文化的認同與重視。她強調學生精神健康是近年關注焦點,並期望學生能在學習中兼顧身心健康。她亦指出,計劃與教育局推動的《4Rs精神健康約章》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持續關愛文化。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於致詞時,感謝所有曾參與關愛校園獎勵計劃的學校,與服務處攜手建立關愛校園。(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供)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於致詞時,感謝所有曾參與關愛校園獎勵計劃的學校,與服務處攜手建立關愛校園。(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供)

本屆關愛校園獎勵計劃共有366間學校獲得「關愛校園」榮譽,評審團亦選出多個主題大獎得主,包括香港靈糧堂秀德幼稚園(學前組)、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小學組)、迦密愛禮信中學(中學組)及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特殊學校組),另有多間學校獲得優異獎及最具潛質獎。

服務處強調,將持續推動關愛校園文化,並呼籲學界建立可持續的關愛校園政策,透過長期制度化措施保障關愛文化得以延續。同時鼓勵更多學校參與獎勵計劃,亦倡導加強學生參與,與教師、家長及社區協作,共同設計和推動關愛活動。@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