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近日發布《反對浪費條例》,並透過黨媒高調宣傳黨政機關要「帶頭過緊日子」。中共政治局常委蔡奇隨後南下河北唐山,強調要嚴格整治「吃喝風」。專家表示,此舉不僅反映中共財政持續吃緊,更是內部政治整肅的一環。
中共再提「過緊日子」 分析:面臨困境
中共黨媒新華社5月18日報道,中共中央與國務院近日聯合發布修訂版《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級機關嚴格執行。該《條例》進一步強化節約要求,對公務差旅、接待、會議等項目作出嚴格限制,並要求落實「反浪費責任制」,對縱容浪費者嚴肅問責。
《人民日報》19日評論文章直指,條例為「升級版反浪費制度堤壩」,呼籲將「有限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推動黨政機關率先踐行節儉風尚,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氛圍,要「帶頭過緊日子」。
中國獨立政治學者陳道銀對自由亞洲電台說,歷史經驗顯示,每逢中國經濟面臨困境,中共便會發出節約通知。他舉例1980年國民經濟崩潰邊緣、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中共皆有類似政策出現。
與此同時,中央卻同時對外承諾巨額資金援助,例如近日對拉美國家宣示將提供660億人民幣信貸額度,「過緊日子只針對地方政府與基層公務員,中央該花照花」。
分析:難見實效 制度性困局難破
對此,台灣勵志協會(TIA)行政總裁賴榮偉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推動的節約政策並非新招,多年來不斷重複,反映的是整個體制無解的矛盾。
早於2019年,中共政府即不時釋出節支訊號。今年3月1日,財政部長劉昆即在國務院新聞會上表示,「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動搖」,並稱中央部門一般性支出已連續四年削減,並強調「政府過緊日子不是短期應對措施,而是應長期堅持的方針」。
賴榮偉表示,中共自稱社會主義,但實則長期容納資本主義因素,導致制度出現模糊地帶和雙軌運作。這樣的架構下,官員很容易利用職權尋求個人利益,尤其在缺乏選舉與監督機制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賴榮偉提到,在一黨專政體制中,官僚只對上級負責,不對人民負責,導致公共資源管理失衡。「中共黨政運作靠的是對上級服從與績效表現,導致地方官員只能靠政績包裝上位,這樣的激勵模式註定會衍生政績工程與資源浪費。」
「除非大規模裁員,否則根本無法實現真正節流。」他預期,接下來可能出現變相裁員、降薪、凍薪、甚至索回過去津貼和補助的情況。
更值得注意的是,賴榮偉認為「共體時艱」背後其實隱含中共可能重新啟動毛時代的群眾動員手段。他說:「未來不排除鼓勵青年上山下鄉、集體勞動,甚至政治學習運動等,以轉移民間焦慮與不滿。」
整治吃喝風是假 整頓異己是真
此外,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於5月16至17日赴河北唐山進行檢查並主持座談。他在會中稱,學習貫徹習近平有關黨風建設的重要指示是今年黨建重點,必須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整治「吃喝風」與不作為現象,對違紀官員嚴肅追責。
旅澳法學家袁紅冰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無論經濟如何困難,「黨政機關的經費從不會真正缺乏」,而這波整肅的核心在於「借整風之名,行政治肅清之實」。
袁紅冰認為,蔡奇所主導的這波行動,名為整肅吃喝浪費,實則是透過「風流罪名」為幌子,針對不忠官員展開選擇性打擊。他說:「現在誰對習近平不忠,就會被以貪腐、生活作風問題處理,罪名模糊。」
近期「習家軍」遭遇史無前例大清洗。習掌權以來,所親自晉陞的79名上將中,至少已有10人確定落馬或被免職,另有12人陷入調查傳聞,整體「出事率」已超過兩成。更詭異的是,誰在主導大清洗?
袁紅冰表示,包括苗華、何衛東等習近平親自提拔的核心親信,最終卻被發現對其極度不忠,這正凸顯出獨裁者所面臨的結構性困境。
「過緊日子」「共體時艱」恐成中共新常態
袁紅冰強調,習近平實際面臨的是黨內不穩與權力鬆動危機,尤其在四中全會召開前夕,需藉由清洗異己來保住權威。然而,習的這項努力註定難以成功。
綜合觀察可見,中共當局推動「過緊日子」政策,表面上是財政節約、反對鋪張,實際上則是多重目標併行:既是財政吃緊的緊急應對,也為政治整肅與官僚體系清洗鋪路。
在經濟下滑與社會壓力日增的背景下,「共體時艱」口號恐將成為中共政權治理的新常態。#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