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調解院落戶在香港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許多社論評論均指出,國際調解院的重要性,甚至有報紙形容其地位幾乎等同於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奧林匹克委員會。這些評論普遍指出香港終於擁有了這個國際組織,進一步證明了香港在法律、金融和政治上的地位不斷提升。

外長王毅在成立儀式上指出,香港在國際調解方面具有得天獨厚條件,相信「調解院這顆新星,將與東方之珠共同成長,交相映輝」。調解院是國家為完善全球治理所倡導的多邊主義法治公共產品,指調解院以港為家,不僅彰顯了香港既有法律優勢、為本地法律服務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也令香港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有了一個新角色新位置。

特首和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曾多次宣傳國際調解院會是香港法治重要的彰顯。而調解仲裁作為解決商業及其它權益糾紛的重要工具,已經成為國際趨勢。倫敦、瑞士和新加坡等地都以仲裁聞名,而香港過去也設有香港仲裁中心,處理了不少仲裁案件。由於仲裁涉及的法律成本、處理時間以及商業交易的影響,對於一些商業糾紛來說,仲裁是個更理想的解決方式。因此,各地都在競相爭取成為仲裁中心。

調解院由中國牽頭,總部落戶香港,凸顯了中央看重香港的法治根基及國際性。王毅提到,香港回歸本身就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成功範例,「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營商環境便利,法治高度發達」,調解院落戶香港,可以推進建立起高端專業,以及具有良好國際聲望的調解員隊伍。

香港國際仲裁院的成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並於灣仔的舊警察總部落戶,這是一座歷史建築。簽約儀式上,不少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也派員參與。來自聯合國的代表及其它國家,包括30多個簽約國的代表,涵蓋世界五大洲(歐洲、北美、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也均有出席,彰顯香港在國際法律仲裁中心的地位。

然而,從細節來看,簽約的32個國家中,有將近一半是非洲國家,共14個,亞洲則有來自中國、柬埔寨、印尼、老撾、巴基斯坦和東帝汶的代表。來自歐洲的國家包括白羅斯和塞爾維亞,而美洲則有古巴、多米尼克、牙買加、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等國,全屬「一帶一路」國家。這些基本上都是第三世界的國家,與香港的商業交流並不深厚,但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將國際調解院的位置宣傳得非常高,似乎重新強調了一次香港在法律及金融上的重要角色。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老撾、東帝汶、古巴和委內瑞拉等國的參與令人困惑。這些國家與香港的法律體系及其法治地位的真實反映,值得大家深思。香港的法律中心地位及仲裁中心排名亦有國際標準支持,來自香港政府的引用數據顯示,根據倫敦瑪麗皇后學院的報告,香港、新加坡和巴黎在全球仲裁地區的排名中,香港在2021年的報告中位居第三,而最新報告中香港上升至第二,與新加坡並列。

然而,詳細分析後發現,除了亞太地區,香港在其它地區並未進入前五名。這表明,香港的仲裁法律地位僅在亞洲仍獲認可,但在全球其它地區卻不太受到歡迎。瑪麗皇后報告中亦出現爭議,因其調查中的亞太區受訪者比例增加至47%。因此,香港在非亞太地區沒有一個能進入前五名的仲裁地,反觀新加坡依舊位於前三名之內。
資深大律師、前證監會主席梁定邦提到,新加坡在推廣法治及仲裁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加上是主權國,其擁有大使館和成為重要的財富管理中心,增加了國際律師和企業對在當地仲裁的信心。而香港在過去的一年中,面對法律體系的批評,無疑影響了其在全球仲裁法律調解的地位。

港府多次提及總部設於本港的國際調解院與海牙國際法院及常設仲裁法院「地位並列」。翻查資料,海牙國際法院是《聯合國憲章》下成立的司法機關,成員包括193個聯合國成員國,法官由聯合國大會及安理會選出,近年成立俄烏戰事及以哈衝突案件;而常設仲裁法院則在1899年以公約形式成立,目前有125個締約國,這些俱公信力的組織規模絕非香港的調解院可以比美。

特區政府因國際調解院的成立而大肆宣傳香港法律中心的國際認可,實在讓人感到可笑。希望大家不要被官方的語言藝術所誤導,真實的法律地位仍需審慎看待。◇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