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路由器製造商TP-Link的外銷主體公司聯洲國際(TP-Link Systems),近日被曝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對其Wi-Fi晶片研發團隊實施突發性大裁員,波及算法、設計、驗證等多個核心崗位,僅保留少數骨幹員工。此次裁員被視為公司階段性撤出高投入晶片研發線的標誌,亦被廣泛認為與近年不斷升級的美國技術與晶片出口管制密切相關。
據多名職場社交平台用戶披露,TP-Link Systems近期在內部召開全員會議,宣布對Wi-Fi晶片部門進行「重大架構調整」,多數員工將在數小時內完成解約。員工透露,公司採取「N+3」的賠償方案,高於行業慣例的「N+1」,但裁員節奏之快令不少人感到震驚。
網絡流傳的截圖顯示,該公司員工於聊天群內分享此次裁員和補償方式的訊息。6月17日,新浪科技與觀察者網的同步報道也證實,TP-Link位於上海張江的Wi-Fi晶片團隊本周遭遇大規模裁撤。公司管理層在全員大會中明確表示,僅會保留少數研發成員,算法、驗證、設計等多個崗位人員將悉數解散。
據記者了解,此次裁員的核心對象為自2021年起組建的自研Wi-Fi晶片團隊。該團隊原本計劃支撐TP-Link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技術升級,研發面向Wi-Fi 6及Wi-Fi 7標準的核心晶片模組。然而,截至目前該團隊尚未產出具備商用價值的產品,TP-Link路由器主力仍依賴聯發科晶片方案。業內普遍認為,團隊投入與成果不成正比,是其遭裁撤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更深層次的困境,或許源於外部技術限制。中國通訊領域獨立分析師馬玉貴告訴《大紀元》:「TP-Link之所以難以實現Wi-Fi晶片的完全自研,一方面是團隊資源受限,另一方面則是關鍵環節受制於美國出口管制,包括EDA軟件、測試設備乃至封裝技術。」
他表示,美國的技術封鎖早已不限於高端企業,TP-Link等中型設備製造商正面臨系統性挑戰。
自2022年以來,美國商務部持續加碼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封鎖,限制範圍從高性能晶片擴展至整個半導體設計與製造流程。高端EDA軟件、高頻測試平台和先進封裝產線的出口許可變得日益稀缺,使得許多中國企業在產業鏈中面臨「卡脖子」困境。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TP-Link此輪裁員並不意味著公司徹底放棄晶片業務,而是階段性收縮Wi-Fi前端模塊(FEM)等成本高、技術壁壘高的研發項目,轉而依賴外部成熟方案,以規避風險、優化資源。
與此同時,TP-Link近年在海外市場的布局亦備受關注。自2024年起,該公司將其中國與美國業務拆分為兩個法律實體,美國業務由TP-Link Systems Inc.獨立營運,由趙建軍控股。趙建軍在公開場合強調,其已「徹底移除與中國的管理與資金關聯」,並將核心高管遷往美國。然而,美國商務部已啟動調查程序,審查該公司在美市場快速擴張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據彭博社報道,TP-Link在美國家用路由器市場的佔有率一度攀升至60%,遠高於2019年的10%,成為極少數在美獲得大規模商業成功的中資科技品牌。但成功也帶來了更大的政治與法律壓力。除技術壁壘外,公司還面臨美國本地廠商發起的專利訴訟,以及市場准入透明度方面的質疑。
上海科技評論人高強表示:「TP-Link正站在全球技術規則重構的風口浪尖。中國企業在通訊協議、晶片架構等關鍵領域仍高度依賴海外供應鏈,導致其研發決策和產品策略持續受到外部牽制。」他指出,即使自研晶片,仍需依賴國際許可工具鏈與代工體系,自主並不等於獨立。
高強進一步指出,在中美科技脫鉤持續加劇、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TP-Link此次裁員顯然不是孤立事件。他說:「當技術主權成為戰略議題,每一家科技企業都不得不在外部依賴、研發能力與市場政策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TP-Link是否能在這場全球科技震盪中維持其競爭力,將成為檢驗中資企業應變能力的重要案例。」#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