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已連續四個月下降,消費者信心徘徊在歷史低點,房地產市場也難以扭轉頹勢。分析師認為,主要原因是收入停滯、就業市場變得更加艱難或難以預測。

鑒於未來財富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缺乏,中國消費支出短期內幾乎沒有回暖跡象。中國消費者也正在轉向價格較低的產品,或者從大城市遷往生活成本較低的地方。

消費者勒緊荷包

CNBC財經網站報道,Standard Bank駐北京亞洲經濟學家傑里米·史蒂文斯(Jeremy Stevens)在上周三(6月18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可支配收入增速已減半,目前年均增長率僅為5%。

5月份月度商業調查顯示,勞動力市場全面萎縮,中國工廠不得不應對美國關稅。4月份,16至24歲非在校青年失業率仍高達15.8%。

根據中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的一項季度調查,2024年第三季度,64%的中國家庭表示他們寧願儲蓄,而不是消費或投資,創歷史新高,而活期年利率僅為0.35%,一年定期年利率僅為1.5%。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3月份發布的第四季度調查,在計劃增加支出的受訪者中,教育是首屈一指的支出類別,其次是醫療保健和旅遊。

中國人在文化上傾向於儲蓄,尤其是在個人往往必須承擔大部份住院治療、高等教育和退休費用的情況下。過去幾年的房地產低迷也對消費產生壓力,因為房地產在中國家庭財富中佔比最大。

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就業市場變得更加艱難或難以預測,低迷的需求正在制約經濟增長。中國人情緒低落,房地產陷入困境,家庭財富也隨之縮水。

疫情過後,分析師警告稱,由於消費者面臨的重大不確定性仍未解決,中國零售額的復甦將非常緩慢。

人口從大城市遷離

中國消費者和一些公司,為了降低消費,正從大城市遷往生活成本較低的地方。

消費者指數和貝恩公司6月1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去年上海流失了7.2萬名常住人口,北京則流失了2.6萬名。

報告稱,由於人口遷移,去年三四線城市的日用品銷量和銷售額增幅遠超一線城市。該報告涵蓋了包裝食品、飲品、個人護理和家庭護理產品等消費。

經濟差距和殘酷現實

儘管中國商品銷量總體增長,但由於消費者更傾向於經濟實惠的商品,平均售價卻下降3.4%。

客觀來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仍不到城鎮居民的一半,這凸顯了經濟差距。儘管去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54,188元人民幣(7,553美元),但與美國64,474美元的年收入相比,差距十分明顯。

在經濟壓力和謹慎的消費文化氛圍下,問題依然存在:消費者能否重拾消費熱情?#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