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型地產商正面臨嚴峻融資壓力。彭博社報道,多間銀行已收緊貸款審批程序,對再融資條款提出更嚴格要求,包括需提供抵押品及信用擔保等增信安排,部份銀行更已停止批出新貸款。受影響企業包括麗新發展(00488)及宏安地產(01243),均被要求提供額外的信用增強條件。

報道引述傑富瑞2月發表的報告指出,11家本地上市中小型開發商於未來一年內,將有約460億港元短期債務處於高風險水平,當中包括麗新、遠東發展(00035)及資本策略地產(00497)等。這批公司累計負債至少達1,730億港元,約佔截至3月底全港1.4萬億港元地產開發與投資貸款總額的12%。

據報道,隨着這些開發商大幅削減開支並急於出售資產,其財務壓力已不再侷限於資產負債表層面,而是開始擴散至更廣泛的經濟領域,可能侵蝕銀行利潤率、打擊本地就業市場,甚至波及香港地產商長期活躍的海外市場。曾經是經濟增長穩定動力的開發商,如今反成為金融體系脆弱的風險源頭之一。

近日,多間本地銀行因涉及香港商業地產貸款風險而被穆迪點名,其中大新銀行(02356)遭下調評級,東亞銀行則因資產質素風險而被維持「負面」展望。

銀行方面已採取額外措施以減輕潛在衝擊。部份銀行已全面停止與若干中小型開發商續約貸款,令這些家族企業轉向私募信貸市場。據報,主力經營豪宅項目的柏景集團於上月向投資機構PAG取得3億港元過渡性貸款,而億萬富豪梁紹鴻旗下的大鴻輝集團,則於3月經Dignari Capital Partners取得3億港元貸款,並以其總部物業作抵押。

在信貸受限之際,資產拋售潮加劇。遠東發展主席邱達昌早前坦言,公司旗下黃大仙「柏傲森林」項目單位以低於成本價出售,「每賣一間蝕一間」,並承諾18個月內減債60億港元。資本策略地產則表示未來4年內將出售90億元資產;麗新發展亦計劃在兩年內套現80億元資產。

業界人士指出,在樓市繁榮時期,許多中型開發商積極舉債擴張,但相較新地、太古等大型財團,其面對樓市調整的抗壓力明顯不足。目前本港住宅樓價仍處8年低位,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於第一季升至歷史新高17.5%,仲量聯行預計2025年租金仍有機會再跌一成。

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師Gary Ng表示,中小型地產商財務惡化或引發骨牌效應,風險包括抵押品重估、建築活動崩潰等,最壞情況下更可能進一步打擊本地勞動力收入,對整體經濟構成壓力。@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