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從惡夢中醒來時,可能會心跳加速,滿身大汗,隨後輾轉難眠,但其影響可能遠不止於此。有專家說,經常發惡夢會讓人短命早死。相較於很少發惡夢的人,每周都發惡夢的成年人在75歲之前死亡的可能性幾乎高達3倍。

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生物資訊學(bioinformatics)資深講師Timothy Hearn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發惡夢與較快老化和早死風險增加3倍有關。這裏的早死定義為75歲之前死亡。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4,196名年齡為26至74歲的成年人的資料,這些資料來自四項基於人口的大型研究。一開始,這些參與者報告惡夢干擾睡眠的頻率。在接下來的18年裏,研究人員進行了追蹤,而且記錄了227名參與者過早死亡。

即使研究人員考慮了年齡、性別、心理健康、吸煙和體重等常見風險因素,每周發惡夢的人過早死亡的可能性仍然高出近三倍,這與重度吸煙者的風險大致相同。

一名發惡夢的女子。(Shutterstock)
一名發惡夢的女子。(Shutterstock)

經常發惡夢如何危害身體?

Hearn指出,惡夢會發生在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這個睡眠階段。此時大腦高度活躍,但肌肉卻處於麻痺狀態。

當人們發惡夢時,腎上腺素、皮質醇和其它會引發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的化學物質突然激增,其強度可能不亞於清醒時經歷的任何刺激。如果這種警鐘夜復一夜地響起,壓力反應可能會在白天保持部份開啟狀態。

然而,持續的壓力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它會引發炎症,升高血壓,而且磨損染色體具有保護作用的端粒(Telomere),致使老化過程加速。

此外,被惡夢驚醒會干擾深度睡眠,而深度睡眠正是身體自我修復和在細胞層面清除廢物的關鍵時期。在持續的壓力和不良的睡眠品質兩者共同的作用下,可能是導致身體老化加快的主要原因。

Hearn說,惡夢預示健康狀況不佳的觀點並非新鮮事。早期的研究表明,每周被惡夢折磨的成年人比較容易罹患認知障礙症和柏金遜症(Parkinson’s disease)。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參與做夢的大腦區域也會受到腦部疾病的影響,因此頻繁的惡夢可能是神經系統問題的早期預警訊號。

而惡夢也出奇地常見。大約5%的成年人表示,他們每周至少做一次惡夢,另有12.5%的人說,他們每個月都會發惡夢。

Hearn提到,經常發惡夢是可以治療的。針對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意象預演療法(imagery rehearsal therapy,指患者在清醒時重新寫出反覆出現的惡夢結局)、保持睡房涼爽和黑暗、遠離電子螢幕等簡單措施,均被證明能夠抑制惡夢的發生頻率。

一名女子在床上使用手機。(Shutterstock)
一名女子在床上使用手機。(Shutterstock)

雖然這項研究有其侷限性(例如它主要針對美國白人),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但該研究具有重要的優勢,值得人們嚴肅對待。

該研究的研究人員使用多組參與者,對他們進行了多年的追蹤,並依據官方死亡記錄而非自我報告的資料。這意味著我們不能簡單地將這些結果視為統計上的偶然。

如果其他研究團隊能夠重現這些結果,那醫生在例行體檢中除了量測患者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之外,或許也可以開始詢問他們發惡夢的情況。

Hearn總結說,抑制惡夢的非侵入性療法價格低廉,而且已經可以使用。推廣這些療法可能可以為延長壽命和改善睡眠品質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有研究顯示,在睡前吃特定的食物會讓人比較容易發惡夢。因此,在就寢前最好避免吃這些食物。

在這項有關習慣、睡眠和做夢的研究中,加拿大滿地可大學(Université de Montréal)心理學家Tore Nielsen針對一系列主題對大約40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並詢問他們是否認為食物會影響他們做夢。

結果發現,在睡前吃乳製品(例如牛奶、芝士、乳酪和雪糕),最容易讓人發惡夢。其次是甜食和朱古力,它們最可能引發奇特的夢。而辛辣食物、澱粉類或肉類食物也會讓人發惡夢,但它們的影響程度不及乳製品。#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