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財政連續三年錄得赤字,新任行政總監蔡宏興今日(20日)表示,雖然財政上有壓力,但市建局資產穩健,無需因財赤而「做守財奴」,強調將審慎理財、有序推動社區重建,並將加快步伐處理舊樓老化問題,檢討「七年樓齡」收購補償制度。
蔡宏興今日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市建局資產淨值達436億元,現金流約200億元。他承認局方財政面對壓力,但若非過度進取,仍可穩健推動各項重建項目。他透露,局方正靈活調整土地用途,例如透過跨區地積比轉移等方式提升項目價值,亦會重推部份因流標而擱置的計劃。
六項重建項目推進中 兩幅象徵式批地助融資
蔡宏興強調,市建局過去因疫情而放慢重建步伐,現時有條件加快進度。他提到當前已啟動6個重建項目,當中將軍澳及紅磡兩幅政府以象徵式地價批出的地皮,正處於初步規劃階段,雖短期內未動工,但有助提升整體融資能力。
他指出,局方將按市場環境調整住宅與商業比例,例如在市場疲弱時增加商業用途比例,以提升項目吸引力。他又提及去年發行的120億元債券反應理想,未來亦會視情況靈活賣地回籠資金。
對於坊間關注的「同區七年樓齡賠償政策」,蔡宏興表示該機制制定多年,社會及經濟環境已有轉變,應檢視是否需要調整。他強調需廣泛諮詢社會持份者,以設計更適切的補償方案。
在安置安排方面,蔡宏興指出,市建局未來會考慮更多元化方式,包括跨區安置、同區或遠區選擇,並非一刀切。他特別提及長者住戶的需要,強調安置政策應靈活處理。他透露,市建局將強化樓宇維修教育,推動「聯廈聯管」模式,集中資源提升管理效益,從源頭減少重建需要。
市建局並非純商業機構 重建應兼顧社會效益
蔡宏興解釋,市建局不同於一般發展商,不能只以盈利為目標。他坦言部份重建項目或會「高買低賣」而出現虧損,但市建局有社會責任,即使成本較高,只要對社區有益,仍會推動項目。他提到未來將以「創新高效思維」推進市區更新,並以城市設計為導向,例如改善街道空間、增加綠化設施等,提升重建地區宜居性。
展望未來,蔡宏興表明會努力縮短重建周期,推動項目程序「拆牆鬆綁」,並與社區各方持份者合作,提升項目效率。他說:「市建局不是純粹做生意,而是為香港打造更宜居的城市。」@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