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自去年11月試行「高流量白內障手術服務模式」,成功將手術時間平均縮短六成,由約3.5小時減至134分鐘,間接令手術量增加六成,每節由5宗增至8宗,每周手術時段由2節增至最多8節。截至今年6月,該院已完成632宗白內障手術。醫管局計劃於8月將此新流程推廣至全港所有醫院聯網,逐步縮減目前平均3年的輪候時間。

新流程透過改善手術前後程序顯著提升效率。病人入院前需按護士指引在家滴眼藥水擴張瞳孔,省去院內準備時間;手術前由護士負責消毒眼睛及皮膚,取代傳統由醫生「一腳踢」的做法;同時安排兩組護士交替協助準備手術儀器,醫生則專注於手術本身。院方亦簡化入院問卷,剔除不必要的問題,例如手術同意書中無關痛癢的個人資料,進一步節省時間。

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行政總監冼藝泉表示:「新流程猶如一級方程式賽車換胎,當一組護士協助手術時,另一組已為下一位病人準備,醫生完成一場手術後可立即進行下一場,效率大幅提升。」他強調,每個環節均經過仔細檢視,確保精簡流程不影響醫療質素。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指,全港每年約進行2.5萬至2.6萬宗白內障手術,目標增至3萬宗或以上,結合公私營協作計劃,預計輪候時間可從高位3年逐步回落。截至6月底,全港有近6.6萬人輪候白內障手術。

新界東醫院聯網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代表楊樂旼表示,過去半年試行數據顯示,醫生能應付增加的工作量,風險亦得到有效控制。

參與新流程的病人需符合特定條件,包括年齡低於85歲、沒有複雜疾病、行動自如及輪候超過2年等。59歲的李女士便是受益者之一,她原需輪候4年,經轉介參與新流程後,於本月初完成手術。她表示:「整個過程非常快,只需兩個多小時,醫生和護士細心核對資料,滴眼藥水的準備也讓手術更順暢。」

醫管局表示,隨香港人口老化,白內障手術需求持續上升。去年《施政報告》提出2025至26年度增加約5,000宗手術服務,目標提升服務量兩成。新流程的成功試行將為更多病人帶來希望,幫助他們早日重見光明。@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