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觀點認為,太多的宇宙輻射會使行星變得不適合居住,但有新研究發現,在適當的環境下,宇宙輻射可以使原本不適合居住的星球變得適合居住,有助於外星生命在行星或衛星的地底下等惡劣環境中生存。
美國紐約大學阿布達比校區(New York University Abu Dhabi,位於中東的阿聯酋)在新聞稿中指出,該校的一項研究發現,來自太空的高能量粒子——即宇宙射線,可以產生能維持太陽系行星和衛星地底下的生命所需的能量。
該研究表明,宇宙射線不僅在某些環境下無害,實際上還能幫助微生物生存。這項發現挑戰了生命只能在陽光或火山熱源附近生存的傳統觀點。
該研究著重在探討宇宙射線撞擊地下的水或冰時會發生甚麼事。這樣的撞擊會分解水份子,並釋放出被稱為電子的微小粒子。地球上的一些細菌可以利用這些電子來獲取能量,類似植物利用陽光的方式。這個過程被稱為輻解(radiolysis),即使在黑暗、寒冷、沒有陽光的環境中,它也能為生命提供能量。
藉由電腦模擬,研究人員研究了這個過程在火星以及木星和土星的冰衛星上能產生多少能量。這些衛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據信其表面之下隱藏著水。
研究發現,土星的衛星土衛二(Enceladus,又稱恩克拉多斯)最有可能以這種方式維持生命,其次是火星,然後是木星的衛星木衛二(Europa,又稱歐羅巴)。
該校天體物理與太空科學中心(Center for 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太空探索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阿特里(Dimitra Atri)說:「這項發現改變了我們對生命可能存在於哪裏的思考方式。」
阿特里說:「現在我們可以考慮寒冷黑暗的地方,只要它們地表下有水並且暴露在宇宙射線下,而不再只是尋找擁有陽光的溫暖行星。生命可能在比我們想像的更多的地方生存。」
有別於傳統的「宜居帶」(指恆星周圍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的區域),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名為「輻解宜居帶」(Radiolytic Habitable Zone)的新概念,它著重在有地下水而且可以被宇宙輻射能量化的地方。由於宇宙射線遍布太空,這意味著宇宙中可能有更多生命可以生存的地方。
這些發現將能引導未來的太空任務。科學家或許不僅可以在火星表面尋找生命跡象,還可以利用能探測宇宙輻射產生化學能量的工具,探索火星和冰衛星的地下環境。
這項研究為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開闢了新的可能性,著實令人興奮。該研究表明,即使是太陽系中最黑暗、最寒冷的地方也可能具有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
上述研究成果於7月28日發表在《國際天體生物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biology)上。#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