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獲得便利的同時,開始擔心機器會搶走人類的工作。不少人認為未來工程師只要對AI「說幾句話」,就能輕鬆寫出完美程序代碼。然而,2025年的一項最新研究讓人們對此有了不同的認識。

美國康乃爾大學進行的這項研究,找來16位具有中等AI使用經驗的開發者參與試驗,測試2025年初最先進的AI工具,如Cursor Pro和Claude 3.5/3.7在真實編程任務中的表現。

研究中,246項任務被隨機分為「允許」使用AI和「不允許」使用兩組。

令人震驚的是,使用AI的開發者完成任務的時間竟然比不使用AI的慢了19%!

這與參與者和專家們的預期完全相反——他們原本預測AI能讓任務時間縮短20%至39%。這結果不禁讓人疑惑:我們是不是高估了AI的能力?

為甚麼AI愈幫愈忙?

研究發現,AI的「幫忙」對資深開發者來說反而成了負擔。這些對專案細節瞭如指掌的工程師,發現AI給出的建議常常不合需求,甚至與專案的「潛規則」脫節,如專案中未明文記載、但參與者心照不宣的規範、慣例或特定做法。

這些通常是長期參與專案的開發者通過經驗累積的知識,例如特定的程序碼風格、未寫入文件的設計邏輯、專案的優先級排序,或是團隊內部的做事方式。

這種「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是AI難以學習的,只有長期參與專案的開發者才懂。

因此,AI的建議不僅沒省時間,還讓開發者得花更多精力修正或重寫程序碼。

研究團隊分析了140小時的錄影資料,發現使用AI的開發者把大量時間花在等待AI回應、檢查輸出和修改建議上。

統計顯示,AI生成的程序碼只有不到44%被直接採用,其餘大多被改寫或丟棄。這就像請了一個熱心但不熟悉狀況的新人,結果反而拖慢進度。

AI的價值在哪?

這是否意味著AI一無是處?並非如此!研究指出,在開發者不熟悉的領域,例如新資料格式或初次撰寫的測試程式,AI確實能派上用場,成為知識不足時的得力助手。

但在熟悉的專案中,AI「一廂情願」的建議反而礙手礙腳。研究顯示,AI的真正價值在於補足知識盲點,而不是取代人類的直覺與經驗。

這項研究讓我們看清AI在實際應用中的真實面貌。AI的實驗室表現或許驚豔,但在真實世界中,效率未必如預期。

研究團隊認為,這不代表AI無用,而是顯示目前的工具還有進步空間,例如更快的回應速度、更精準的專案理解,甚至客製化的訓練方式。

與AI合作就像帶新人:一開始可能手忙腳亂,但只要學會如何分工與引導,未來潛力無限。

研究提醒我們,AI終究是工具,關鍵在於如何駕馭它。未來的頂尖開發者不是寫程序最快的人,而是能精準判斷何時用AI、何時靠自己的那一位。未來,AI不會取代你,但懂得用AI的你,可能會取代別人。#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