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推動「全球南方」(Global South)議程,定位自己為發展中或低收入的國家的領導者。雜誌《外交家》刊登港人文章,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轉變,正在被重新調整定位,逐步脫離其連接中國與西方的傳統角色,轉而服務於「全球南方」議程。
文章由中文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區倬僖,與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前評議會秘書胡凱仁撰寫,昨(6日)日刊登。他們認為,香港這個曾以連接東西方聞名的世界橋樑,現在正被「根本性地重新定義」(fundamentally redefined),香港淪為與中國大陸無異的普通城市的看法「過於簡化」,認為中共正在按照自己的條件重塑這座城市,「北京並非要完全同化香港,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條件下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只要中國渴望在全球舞台上發揮影響力,它就需要香港作為一個具有政治、法律和經濟獨特性的國際樞紐,認為香港仍然是一個可辨識的國際城市,但只是「一個被賦予中國特色的國際城市」。
「全球南方」並非地理概念,而是經濟術語,主要指發展中或低收入的國家,其大多位於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文章稱,中國大陸將自己定位為「全球南方」領導者,並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的資本、工業產能和技術輸送到這些發展中國家。2019年,中共國務院發布的一份戰略文件更明確將香港標榜為「一帶一路」發展的「支點」。
加強同「全球南方」交往
文章舉例,在香港設立總部的國際調解院由中共外交部主導,成為首個在香港設立總部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更被分析人士視為北京長期計劃的一部份,旨在「將香港定位為中國高層外交、全球治理和軟實力建設的中心」。
儘管國際調解院聲稱對所有國家開放,但其現有的33個成員國全部來自「全球南方」,且許多國家與北京有特別密切的外交關係。文章認為,這一切都與北京在發展中國家擴大影響力的戰略相符。
港府領導高層也更積極地訪問「全球南方」。例如李家超自2022年上任特首以來,已多次高調訪問「全球南方」地區,東盟國家和中東,並促成與中東夥伴啟動一項10億美元共同投資基金的諒解備忘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將中東和東南亞列為香港的優先市場。香港最新的《施政報告》甚至敦促本地的士業界提供阿拉伯語服務資訊。
香港角色向「全球南方」傾斜 對西方不友善
另外,中共官方媒體的評論明確指出,香港的角色應從「超級聯繫人」轉變為「超級增值人」。文章認為這意味「香港應從僅僅促進交易,轉變為提供直接支持中國全球議程的高端服務」。
此外,北京在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中,設定將香港建設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香港政府之後推出一系列倡議,包括設立國際爭議解決及風險管理協會,及自稱是為「一帶一路」國家法律專業人士提供「能力建設和經驗分享平台」的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旨在支援中國的「外部法律建設」(external legal construction)。
文章認為,香港過去主要充當東西方溝通的橋樑,並被賦予自治權,以平衡不同勢力的利益。在冷戰期間,香港能夠基本保持政治中立,並專注於商業發展。然而,隨著香港如今重新定位,服務於中國與其「全球南方」夥伴的互動,其平衡地位已不再受到重視。北京和香港政府對西方在香港的影響,「日益不友善的態度和安全措施便是明證」。
文章認為,聲稱香港正與西方「脫鉤」可能言過其實,因為香港在法律和制度上與中國大陸仍存在差異,但這種差異並不意味著香港能恢復其昔日的政治自主。相反,「香港現在被重新定位,以服務中國與其在『全球南方』的夥伴進行交往,平衡各方勢力的地位不再受到重視」。
文章引述傳統觀點認為,香港的高度自治和法治若受侵蝕,將損害其全球聲望並連帶影響北京利益。然而,在實踐中,隨著香港向「全球南方」傾斜,其價值「將越來越取決於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夥伴——特別是其自我認定的領導者——是否繼續認可香港的獨特之處」。
西方政府已相繼取消對香港的多項特殊待遇,以抗議北京的行動,但大多數「全球南方」國家則採取了相反的做法,照常與香港交往。@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