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家統計局周六(8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下降3.6%,跌幅超預期,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沒有變動。這凸顯國內需求低迷和持續的貿易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的影響。
中共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PPI同比下降3.6%,超出經濟學家預測的3.3%的跌幅,並與6月創下的近兩年來的最低水準相匹配;7月份PPI環比下降0.2%,和6月份的0.4%的跌幅相比有所改善。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7月份環比上漲0.4%,同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
據路透社報道,儘管有分析人士看到通縮壓力緩解的跡象。澳新銀行(ANZ)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表示,PPI的環比數值以及核心CPI的同比數值均有所改善。但保銀資產管理(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表示,「中國通貨緊縮是否就此結束仍不明朗。」
「房地產行業尚未穩定。經濟仍然更依賴外部需求而非國內消費。勞動力市場仍然疲弱。」他說。
邢兆鵬預計,當前旨在遏制汽車等領域無序競爭的「反內捲」政策措施,將從8月起開始推高PPI的同比數值。然而,其他分析師仍持謹慎態度,並指出,如果中國缺乏需求側的刺激或缺乏改善民生福祉的改革措施,這些政策對最終需求的影響可能有限。持續的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中美脆弱的貿易關係,也繼續對消費支出和工廠活動構成壓力。
中國的工廠通貨緊縮已經持續了34個月,價格戰加劇了中國的通縮壓力,而國內的消費需求仍然脆弱。政府已啟動相關行動,以遏止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但周六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共政府應對價格競爭的早期措施尚未有明顯成效。
彭博社認為,政府的宣傳活動似乎對民眾認知的影響收效甚微,基於央行的家庭調查,物價預期指數自去年年底以來持續下降。
衡量整個經濟體價格水平的廣義指標「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已連續9個季度下降,創下數十年來最長的連續下降紀錄。
彭博經濟學家朱懌(Eric Zhu)表示,總體形勢將保持不變,但中國經濟要擺脫通縮壓力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