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底,香港警方公布一宗震撼市場的超大型洗錢案件,涉案金額高達396億元,破香港歷來紀錄。這宗表面上是黑幫清洗黑錢的刑事案件,背後卻牽涉到一個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的政策漏洞──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監管的失控狀況。這不單是一宗刑偵案,更揭開了香港成為「私人洗錢中心」的危機面紗。
與其說這是一起單一案件,不如說是整個政策制度崩壞的標誌。香港政府一直積極推動家族辦公室落戶,以打造國際資產管理樞紐,但在急於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卻忽視了金融體系中的重大風險──家族辦已變成某些有心人用作洗錢、逃稅甚至資金外逃的溫床。

信誓旦旦的否認變成打臉的現實

2025年7月26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浩濂在立法會信誓旦旦表示,政府未見香港的偽家族辦公室涉及洗錢行為。他認為香港已有充份機制處理潛在風險,強調「無需過慮」。然而,不出48小時,警方即宣布破獲香港歷來最大規模洗錢案──涉案人士以信託服務公司作為掩飾,21個月內清洗金額接近400億港元。這不僅是對當局的一記響亮耳光,更暴露整個監管制度形同虛設。

這次警方行動代號「伏箭」,據稱調查源自2022年的黑幫開槍事件。警方追查黑幫財務流向時,揭發有幫派人物成立信託服務公司,獲發合法牌照,卻並無實際經營信託業務。調查顯示,該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間短短21個月,資金流入流出高達396億港元。

這些資金流向包括個人戶口、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奢侈品消費等,典型的「分流-清洗-再注資」模式。最令人震驚的是,該信託公司並未從事對外業務,僅服務單一家族客戶,但卻可在銀行體系內開戶、轉賬、清算,甚至避開證監會審批──這些漏洞,正是家族辦「無掩雞籠」的寫照。

香港自2022年起大力吸引家族辦公室,政府更推出稅務寬減、簡化牌照制度等優惠,希望與新加坡一較高下。但事實上,香港在「門檻低」、「監管鬆」的基礎上開放家族辦,卻沒有設立最基本的審查制度與透明機制。例如:

‧ 成立家族辦無需提交業務計劃;
‧ 不需證監會牌照;
‧ 無最低資產要求;
‧ 可享受稅務寬免與便利的銀行開戶服務;
‧ 不需審查信託受益人背景;
‧ 合規主任可由「自己人」擔任,交易審批如走形式。

上述安排原意是為吸引資產落戶,卻成為「自洗黑錢」的天堂。當中如有黑社會背景者進場,整個制度更如開放式提款機,任其取用。
香港 VS 新加坡:誰是洗錢樂土?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加坡也爆出史上最大洗錢案──涉金額達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震驚全球。涉案者利用家族辦將非法資金合法化,涉及十多間銀行。事件過後,新加坡政府火速收緊家族辦條件,包括要求最低資產水平、申報機制與背景審查。

反觀香港,至今仍無任何針對家族辦的強制披露要求。根據香港投資推廣署與德勤的數據,至2024年底,香港已有超過2700間家族辦公室登記,今年首半年再新增50間,這個數字已經超過更早起步發展家族辦的新加坡規模。

根據現行規定,家族辦只需設立信託服務公司並聘任合規主任即可開展業務。表面看來銀行有KYC、AML( Anti-Money Laundering )等程序保障,但實際執行上只需「紙面合格」,銀行若未發現明顯異常,也無從阻止。

正如警方所言,若非涉案者本身是高調黑幫人物,引起警方注意,很難從賬目或日常交易中察覺異樣。因為大部份交易皆符合「文件齊全」、「賬目合規」,就算有數億轉賬,只要不與受制裁國家有直接關聯,便難以觸發紅旗。

以今次案中主腦「細B」為例,他在2021年以合法方式成立信託公司,名義上從事單一家族服務,實際則用作多重資金通道。案件起源於黑幫火併後,警方展開深入調查,最終查出其財務操作牽涉大量黑錢。

案件再次證明,「信託化」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犯罪金融策略。過去黑幫或賭業資金轉移靠地下錢莊,現今則轉為「合法化」操作──有銀行戶口、有發票、有資產聲明、有稅務紀錄。這些操作的高度隱蔽性,使得即使有懷疑,也需長時間搜證,極大考驗警方與監管機構的執法能力。

事實上,美國早已對香港的金融透明度存疑。2024年初,美國國會一個委員會向當時財長耶倫提交一份報告指出,香港成為俄羅斯制裁技術流通的跳板,並設立空殼公司掩飾貿易流向,應該將香港視為洗錢中心並作出調查。一旦今次案件引起美國財政部注意,不排除會對涉事銀行、公司及相關業界啟動調查。

若香港被列入高風險司法管轄區(即洗錢黑名單),不僅損害香港的國際聲譽,亦會令外資卻步、金融業受阻、港元聯繫匯率機制受挑戰。對於一個以金融業為核心的城市而言,這將是致命打擊。

面對如今家族辦成為洗錢工具的現實,香港政府若繼續視而不見,必將步上覆轍。我認為以下五項改革是當務之急:

1. 設立家族辦公開登記制度
所有家族辦需向證監會備案,公開最基本資料(資產規模、負責人、業務範圍等);

2. 提高信託公司設立門檻
包括資本要求、內部審查制度、定期審核報告;

3.擴大銀行KYC範圍
強制信託服務公司提交實質受益人清單及資金來源文件;

4. 引入第三方審查人員制度
所有家族辦需聘任經核准的合規第三方,獨立進行AML稽核;

5. 定期公開違規統計及懲罰結果
增加透明度,讓市場及公眾對家族辦運作有更清晰認識。

家族辦本應是高淨值人士的資產管理與傳承平台,卻在香港變質為洗錢工具。這次警方破案雖值得肯定,但更應關注的是制度上的巨大漏洞。

當黑幫資金可以經由合法機構堂而皇之進入銀行體系時,整個金融中心的信譽已岌岌可危。未來若不加強監管、強化問責機制,「家族辦」恐怕將從財富傳承的載體,淪為地下經濟的潛艇。◇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