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瑞典的重磅新研究,服用常見的抗焦慮藥物和安眠藥的人,患上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稱漸凍人症)的可能性顯著增加。研究還發現,一些精神類藥物會使患病風險上升超過三分之一。

儘管研究結果並不能證明這些常用的藥物會直接導致患上ALS——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肌肉萎縮疾病,會逐漸削弱患者的運動、說話或進食能力——但作者指出,面對全球數百萬依賴精神類藥物的人群,這些發現讓人生出疑問——應如何監測長期的用藥效果。

關鍵發現

這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旗下的《JAMA Network Open》上的研究,分析了(瑞典)全國範圍內的健康數據,發現服用抗焦慮藥物的患者患上運動神經元疾病的風險增加了34%;服用抗抑鬱藥的則風險上升了26%;而鎮靜藥會使風險增加21%。

對於沒有ALS家族史的人來說,患病機率低於1%。即使考慮了用藥因素,個人的總體風險也仍然低於2%。

瑞典研究人員分析了2015年至2023年間被診斷為ALS的1,057名患者的數據,這些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7歲。研究人員要求患者在被診斷為ALS之前至少一年的時間裏、至少接受過兩次精神類藥物處方,才能被歸類為「相關藥物服用者」。

研究人員在患者確診後,平均跟蹤了1.33年,並將其與健康的對照組進行比較,並且考慮了年齡、性別和體重指數等因素。

研究發現,在65歲以下的人群中,其患病風險的增加最為明顯,而且即使患者是在確診ALS前五年以上服用過這些藥物,這種關聯仍然存在。

此前使用過精神類藥物的ALS患者,病情進展得更快,運動能力下降更明顯,且存活時間更短。

「服用常見的精神類處方藥,與日後較高風險地患上ALS,以及確診ALS後的較差生存狀況有關連。」研究作者寫道,並強調這些發現提醒,精神類藥物可能與患上ALS以及得病後的病情進展存在潛在關聯。

精神疾病與ALS相關聯

「ALS一旦開始發作,我們目前沒有辦法阻止或逆轉它。」未參與該研究的神經科醫生、Everwell Neuro醫學主任伊多科博士(Dr. Kimberly Idoko)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這種疾病奪走了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生命,儘管他與該病共存了數十年,而ALS患者在確診後的平均存活時間通常僅為兩到五年。

研究作者指出,抑鬱、焦慮和睡眠障礙可能會對腦細胞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導致腦部出現結構性變化,而這些變化可能與ALS的病情進展有關。

他們強調,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在開具精神類藥物時需要更加謹慎,同時也提醒大眾,精神健康狀況可能會影響ALS的發病及病情發展。

「我們對ALS仍有許多未解之處,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精神疾病有時可能會在運動障礙出現前幾年就已經表現出來了。」並未參與該研究的臨床心理學家、曾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工作、現從事私人執業的格拉沙(Daniel Glazer)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

格拉沙指出,這項研究可能會改變我們對長期健康監測的看法,「不是以一種被動的方式,而是要更加留意患者的那些異常行為,這些行為與患者的既往健康狀況往往不相符」。

以往的研究也表明,神經精神疾病,如焦慮和抑鬱,可能會在運動障礙症狀出現之前就已經表現出來了。

另一種致病病理則涉及到生物學通道。

「ALS涉及氧化應激反應和免疫功能紊亂。」伊多科表示。她指出,一些精神類藥物可能會影響某些相同的生物通道,或者精神疾病本身也可能是ALS的前驅症狀之一。

伊多科表示,這項研究「確實」值得關注,尤其是它發現了服用過精神類藥物的患者,其病情進展得更快。但她也強調,這些結論仍屬推測性和初步階段。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發現能幫助加深對ALS的理解,並為未來的早期確診與治療策略提供參考。#

英文報道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Anxiety and Sleep Medications May Increase ALS Risk Up to 34 Percent。

作者介紹:George Citroner 負責報道健康與醫學相關新聞,包括癌症、傳染病與神經退化性疾病。他因一篇關於男性骨質疏鬆風險的報道,在2020年獲得了媒體骨科報道卓越獎。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