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近日公布一項重大科研成果,成功發現一種有望延緩甚至逆轉肌肉老化的新化合物。
骨骼肌是維持人體穩態及活動能力的重要器官。肌少症患者除了因年齡增長出現骨骼肌肉質量減少,更面臨肌肉力量及功能持續衰退的問題,跌倒及骨折風險增加。肌肉流失過快或過多者,甚至可導致身體殘障或死亡。
全球高達10%的60歲以上人士中患有肌少症,本港65歲或以上人士中,平均每7人便有1人患上肌少症,每2名80歲以上長者中便有1人患上肌少症。患者面對的健康威脅不容忽視。
醫學界對肌少症的複雜成因尚未清楚。衰老細胞及其分泌的活性分子(統稱SASP因子)是公認引起組織衰老的重要原因,但在肌肉組織中的衰老細胞的研究並不多。
研究團隊收集10位男性的活體肌肉樣本,分離出逾5萬個細胞核,以單細胞多組學測序並整合5個衰老基因數據庫,開發出一套統一的衰老評分演算法,繪製出首個人類老化肌肉的細胞衰老圖譜。
根據圖譜,研究人員發現在長者骨骼肌衰老細胞中,SASP因子顯著上升,其中CCL3、CCL4、CCL5及其受體CCR5等肌肉幹細胞的SASP因子表現異常活躍,並透過擴散衰老訊號影響周圍細胞,促進慢性發炎、纖維化及前驅細胞(再生細胞)功能障礙,加快肌少症的發展。
團隊發現,現有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藥物Maraviroc能有效抑制CCR5活性,減少SASP因子的表達。動物實驗顯示,接受高劑量Maraviroc治療三個月後的小鼠肌肉力量顯著提升,肌肉纖維結構亦有所改善,顯示該藥物具延緩肌肉老化的潛力。
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王華婷教授表示,展望未來,計劃開展人體臨床試驗,並促進相關藥物的臨床轉化,以探索更多針對肌少症的嶄新治療方案,尤其是與骨關節炎相關的肌少症。
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王添欣醫生補充,肌少症沒有明顯病徵,許多病例往往未能及時診斷。目前暫無有效藥物可治療此病,相關治療大多侷限於物理治療及補充營養等非藥物介入方式。是次研究有助開創出全新的抗衰老藥物療法,降低肌少症此隱形疾病的住院率及死亡風險。
此項研究成果已於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