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健品詐騙在中國社會屢見不鮮。從免費雞蛋到健康講座,再到直播推廣,種種手段皆直擊老年人對健康的渴望與情感弱點。這種針對老人的騙局背後隱藏的,並非單一事件,而是一條龐大且成熟的產業鏈,且監管嚴重缺失。

保健品店主自白:設免費雞蛋陷阱

線上媒體虎嗅網8月20日刊登一篇一位保健品店主的自白。受訪者高耀(化名),年僅三十出頭,曾經經營保健品店一年半。

他回憶說,店舖剛開張時,「我們推出1分錢領50個雞蛋的活動,老人得分五天來領取。這五天裏,他們和我們熟悉了,就逐漸放下戒心。」

接著店裏會推出「5元領100個雞蛋」,此時仍願意繼續參與的老人,就被篩選為潛在客戶。雞蛋只是廉價的誘餌,真正的目的,是將老人一步步導入「會銷」(會議銷售)氛圍。

在會銷現場,講師扮演「靈魂人物」的角色。他們能言善辯,店主甚至會配合「演戲爭吵」,假裝替老人「爭取優惠」。當情緒被推到最高點時,標價3,999元的羊奶粉就被端上台,而實際成本不到400元。

高耀直言,這些產品——無論是羊奶粉、蜂王漿還是黃芪精——「成本往往只有售價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老人買的不是產品,而是「一份被關心的感覺和對健康的渴望」。

騙老人掏出「棺材本」店主因道德壓力而退出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老人孤獨無依。保健品銷售人員深諳此道,常以「乾媽」「大媽」的稱呼拉近距離,節日裏更會送禮登門。老人逐漸將他們當成親人,把積蓄甚至「棺材本」交出來。

高耀坦言:「看到老人掏出一疊疊鈔票時,我也有過愧疚。但在龐大利潤面前,會自我安慰說,這是付出服務換取收入。」

他透露,有些頂尖講師年收入可達數百萬元,而普通老人卻因「被關心」而傾盡所有。雖然偶有商家被罰8,000元,但「八千元的罰單對一年上百萬的利潤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高耀之後因看著老人們掏出「棺材本」的道德壓力,以及因親人離世產生「因果報應感」,終於選擇退出。

「老人騙局」產業鏈:從旅遊、餐推到開光、祈福

中國老人有多少?按官方數據,截至2024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人人口已超過3億人,佔全國人口22%,65歲以上則佔15.6%。

針對老人的騙局,劍橋大學2023年7月發表的研究《理解中國的健康詐欺犯罪者:情緒勞動視角》指出,詐騙者常透過三種情感勞動來操控老人:協助「緩解焦慮」、扮演「代盡孝道」,並且促進「社交互動」。這些策略並非偶然,而是被系統化運用在保健品行業的營銷之中。

隨著市場競爭激烈,「老人騙局」的銷售方式不斷升級。

短途旅遊是常見手法之一,店家組織老人出遊,藉此加深感情,行程結束時再推銷會員卡或高價產品。還有「餐推」模式,邀請「專家」在餐廳邊吃邊講課,讓老人更容易放下戒心。部份商家甚至與宗教場所合作,將產品與「開光」「祈福」掛鈎,強化心理暗示。

近年來,社交媒體成為新戰場。針對六七十歲的「新老人」,商家透過微信群、直播平台吸引眼球,小額紅包成為進群的誘餌,接下來的內容則是重複灌輸「健康焦慮」與「養生神話」。

「老人騙局」這一產業的背後,是龐大的利潤鏈條:上游廠家負責生產廉價產品,中游講師操控場面、收取高額酬勞,下游店主直接面對老人群體。據高耀觀察,一位頂尖講師年收入可達數百萬元。對比之下,普通老人卻因「需要被關心」而傾盡積蓄。

偽裝的專業:大陸營養師亂象

陸媒4月報道,湖北宜昌一起保健酒詐騙案,3萬多名老人被騙超10億元,揭示所謂「包治百病」保健品背後的騙局。

現場推銷時,所謂「市場營運總監」宣稱此酒能治糖尿病、高血壓、風濕,甚至請「托兒」現身說法。

宜昌市民陳大爺夫婦就是受害者。陳大爺因風濕買下5,400元保健酒,老伴則在遊說下購買了7,200元的保健酒和6,600元牛初乳,兩人合計花掉大半年養老金。結果不僅無效,大多數產品被丟棄。

其實,這些酒實際成本僅十幾元,卻以每瓶280元出售,利潤高達十倍。

2025年1月,北京朝陽區十里河一家飯店舉辦的健康講座再次重演老套路。推銷人員自稱「中科院瀋陽所重編程逆轉項目負責人」,展示拼湊的媒體影片作為「背書」。產品被包裝成「國家科研成果」,一個療程售價5,000元,實際成本卻只有11.5元。

陸媒7月報道揭露「營養指導」亂象。北京市民陳女士透過小紅書認識一名自稱營養師的人,對方建議她每日服用20片維他命B,遠超過產品包裝上標示的1片。

陳女士表示:「他讓我女兒感冒發燒時不要吃藥,要靠營養支持。」

該「營養師」並無資質證明,但靠朋友圈「健康奇蹟」案例取得信任。這種以「科學」「個性化」包裝的假專業,實際上是另一種推銷手段。

法律困境:買貴不等於違法

然而,老人報警後往往無法得到有效處理。抖音播主「張愚律師」在影片中解釋:保健品雖然價格虛高,但大部份生產許可證是真的,營業執照上也有保健食品預售內容,這在法律上屬於合法經營。

他強調,想把養老錢要回來,單靠「賣得貴」很難認定違法,必須抓住有無「宣稱治療功效」等虛假宣傳。

「張愚律師」建議受害者有效且降低成本維權,需準備三樣東西:第一,錄下商家在活動/推銷中聲稱產品有治療功效的音影片、照片或宣傳單。發現不對勁時,先別攤牌,可繼續參加活動悄悄取證(前提是注意安全與合法取證)。

第二,保留能夠對上前述宣傳內容的產品((型號、批次、包裝等);第三,保存收據、發票、轉賬記錄等能證明交易事實與金額的材料。

之後,可撥打12345市場熱線、12315消費者權益熱線,或12366稅務熱線投訴。若證據確鑿,商家可能為了息事寧人主動退款。

老人孤獨與官方監管的灰色地帶

綜合上述案例,保健品騙局從「免費雞蛋」到「科研背書」,從「會銷旅遊」到「直播推廣」,始終圍繞老人對健康的渴望與情感需求展開,「老人騙局」的花樣不斷翻新。

專家們表示,許多老年人缺少精神寄託,沒有人聊天。騙子噓寒問暖、送點小恩小惠,很快就能攻破心理防線,把養老錢吃乾榨淨。

而他們認為真正的解方,不僅是市場監管,更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子女需要及時陪伴、提升父母防騙意識,社區與公益組織可提供更多關懷活動,避免老人因孤獨而成為騙子眼中的「肥羊」。#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