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期介紹的天主教伍華小學及中學位於樂善道頭,而今期要介紹的,則是位於樂善道尾的獻主會溥仁小學。伍華兩校過去一直與東頭邨23座有不少感情上的連繫,而溥仁則與東頭邨22座緊密相連。曾有居於22座的校友表示,可以透過相連通道直接進入校舍。即使22座於約10年前(2015年)拆卸,並重建為東匯邨匯智樓,其基座高度已超越學校而不再接連,但溥仁依然保留了「全港第一所與公共屋邨(徙置大廈)完全相連的火柴盒式學校」,同時也是最後一所仍在運作的同類校舍。
可惜近年本港適齡學童人數急劇減少,而黃大仙區更是重災區之一。獻主會溥仁小學在2023/24學年接獲「派零班」通知,先後申請「特別視學」被拒,亦被禁止籌辦私立小一,預計於2026/27學年完結後失去政府資助。學校現時未有參加「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在2024/25學年,學校共開設7班,已不再提供小一及小二課程,小三至小四各2班,小五3班,小六2班。至於剩餘班級在未來資助期限內的安排,仍有待公告。
獻主會溥仁小學是一所天主教男女校,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校訓為「愛主愛人」。學校原名「溥仁學校」,校舍前身為一間鼓油廠及其曬場。隨著北面東頭徙置區落成,政府收回土地發展為全港首座第四型長型徙置大廈,以及相連的學校校舍。溥仁學校於1965年創立,與前兩期介紹的聖博德學校及天主教伍華小學及中學創校時間相若,主要為區內大量學童提供學位。開校首年已錄得720名學生入學。
溥仁由比利時「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創辦。該修會於1897年在印度成立,總修院設於意大利羅馬,於1954年來港,為定居於調景嶺的南來難民提供福傳、醫療及社會服務,並協助坑口聖雲先堂及調景嶺鳴遠中學等的牧養工作,後來逐步擴展至將軍澳、鯉魚門及觀塘一帶,直至1965年於現址創校。校名「溥仁」寓意博愛人群。隨著最後一名修女於2022年底離開香港,修會長達68年的本地福傳工作亦劃上句號。
2000年,新翼校舍落成,學校更名為「天主教溥仁學校」,並於2003/04至2006/07年間逐步轉為全日制。因修會人手不足,於2011/12學年起由「無玷聖母獻主會」接辦,並更名為「獻主會溥仁小學」。無玷聖母獻主會由聖馬善樂神父於1816年在法國馬賽創立,1966年來港,翌年創辦「獻主會聖母院書院」及小堂,並展開其他福傳工作。
在2020年疫情前後,學校曾舉辦「小學生活體驗日」及「STEM By Me」等主題開放日。以「STEM By Me」為例,學校結合英語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舉辦免費探究式工作坊,吸引家長為子女報名參加;同時邀請家長出席講座,加深他們對學校辦學理念及課程特色的認識。學校亦安排校園導賞,讓家長與學生全面認識校舍及設施,增加入讀意願。
然而,在2020年創校55周年及今年2025年的60周年,學校均沒有舉辦供公眾參與的校慶開放日。追溯至上一次的公開開放日,則要數到2015年6月底的50周年金禧校慶。當日雖僅於星期天下午舉行三小時,但仍開放各樓層課室及特別室,設置學校介紹及學生成果展覽,供公眾參觀。同場更設有攤位遊戲、吹氣滑梯及彈床等設施,另有即場卡拉OK與抽獎活動,讓家長與小朋友們都能在歡樂的氣氛中,與學校一同慶祝金禧的重要時刻。@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