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年前的4月,獨立戰爭的第一槍在萊剋星頓和康科德打響。戰爭很快就蔓延到了紐約市。位於曼哈頓下城金融區珍珠街54號的「弗朗西斯酒館」(Fraunces Tavern)——1719年建造的紅磚建築,是這座城市歷史上的重要建築。
這座曼哈頓最古老的建築不僅見證了戰火與革命的醞釀,更成為美國民主誕生的象徵。
這裏曾是華盛頓和英軍談判的地點,也是聯邦政府早期的辦公地點之一——1780年代,美國的外交部、財政部和戰爭部都曾暫時設於「弗朗西斯酒館」。所以此地被譽為「美國第一個臨時政府所在地」。
但是讓「弗朗西斯酒館」聞名天下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率領美國人民戰勝英軍、贏得獨立戰爭勝利的喬治華盛頓,就是在這裏和他的將領舉行告別晚餐的。
那間宴會廳叫做「長屋」(Long Room)。1783年12月4日,喬治華盛頓將軍和一直追隨他的戰友告別——華盛頓將軍選擇辭去最高軍職,將權力交還給民選政府。告別晚宴是他向戰友表達謝意並象徵性交權的儀式,歷史學家認為這是美國民主制度的奠基時刻。
慶祝美國建國250周年 老酒館特別展覽
明年(2026)是美國建國250周年,為了開啟慶祝活動,從今年4月開始,「弗朗西斯酒館」舉辦了一個新的特別展覽,突出了紐約人在獨立戰爭中的作用。展覽的主題是「通往自由之路:一個國家的崛起」。
自新展覽開張以來,每天都有紐約公校的學生來參觀,到現在為止已經接待了三四千的學生訪客了。
8月13日下午,紐約州眾議員鄭永佳帶一群四五年級的學生來到「弗朗西斯酒館」,參加「博物館講故事時間」活動,這個年級的學生正在學校學習美國歷史。
他說:「250年前,這個長屋,也是像我這樣的立法者第一次開會的地方。」鄭永佳站在長屋中跟大家說,「是的,他們在這裏討論預算,討論軍隊,討論派人去費城制定第一份法案,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獨立宣言》。這裏是250年前的第一次聚會所在地。」
250年後的今天,「弗朗西斯酒館」仍然是紐約人享用晚餐和小酌的好去處。這座始建於1719年的紅磚建築由「革命之子」紐約分會擁有和經營,這是一個由當年愛國者的後代建立的家譜學會。從1907年起,「革命之子」就將翻修後的二三樓用作了博物館。
曼哈頓最古老建築:歷史與現實的連結
鄭永佳帶著學生踏入了這個曼哈頓最古老建築的大門。他們沿著狹窄的木樓梯走到二樓,走進了250年前的歷史當中。
根據博物館展品經理谷蕾特(Lisa Goulet)介紹說,這個「通往自由之路」新展覽講述了獨立戰爭中主要的八個事件,並通過紐約的視角來觸及那些重大戰役。
「我們聚焦在一個核心,例如主要的故事情節,紐約市歷史、紐約州歷史的點點滴滴,以及關於紐約人的故事。」她說,「我們從波士頓圍城戰開始,當時戰爭正在爆發,再到《獨立宣言》的起草過程,然後是紐約戰役,這場戰役一直持續到1776年秋天,我們在從1777年新澤西的戰鬥開始講述劇的下一階段,雖然主要戰役發生在紐約以外,但這並不代表紐約沒有發生甚麼……」
在這個立意下,谷蕾特翻遍了整個博物館,尋找那些從未展出過的和紐約有連繫的展品。
比如兩枚在20世紀初挖掘出的英軍炮彈——1775年8月23日至24日,駐紮在紐約港外的「亞洲號」英國海軍艦艇向城市發射了一通炮彈,其中一枚炮彈在凌晨3點擊穿了弗朗西斯酒館的屋頂。
1910年,在距離酒館幾個街區之外,人們發現了一枚據信是那次「亞洲號」發射的炮彈之一。二百多年前的大炮是最具破壞力的武器之一,在展櫃中的重六磅的炮彈通常用於攻擊敵方陣地和士兵。
「想像一下,你最喜歡的餐館被炮彈擊中——這讓人意識到,戰爭就在家門口。這不只是遙遠的歷史,而是紐約人真實的生活經歷。」博物館公共教育經理勞爾(Melissa Lauer)說:「我認為這有助於人們建立這種連繫,它把你帶到了那個時刻,意識到是一場發生在美國本土的大規模戰爭,就在我們現在所在的紐約市這裏,我們用炮彈來證明這一點。所以它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讓人們理解了歷史。」
讓孩子們著迷的是華盛頓將軍的牙齒碎片。孩子們圍在展櫃前,瞪大眼睛。一個孩子驚訝地喊道:「這是喬治華盛頓的牙齒!它看起來像是在耳環盒裏,而且它被放大了,這是一個非常小的碎片……」
勞爾解釋,這種「奇異」的展品,卻恰好讓孩子們更加貼近歷史,感受到英雄並非抽像的雕像,而是真實存在過的人。
「這個展櫃受到了孩子和成年人的普遍歡迎。」勞爾指著這個獨立的展櫃說,裏面的一個放大鏡下面放著華盛頓將軍的一縷頭髮,「這些如化石般的遺物顯示,人們當時已經把華盛頓視為超越凡人的象徵,甚至保存了他的頭髮和牙齒,當作民族記憶的象徵。」
華盛頓的告別:淚水中的民主起點
這裏更見證了美國民主的誕生。1783年12月4日,喬治華盛頓將軍和一直追隨他的戰友們、曾經親密的朋友們告別——他選擇放下權力,這奠定了美國「非君主制」的基石。在略顯昏暗但莊嚴的長屋中,桌椅板凳都按照兩百多年前的樣式擺放著。
根據展品之一的當時在場軍官塔爾梅奇(Benjamin Tallmadge)的回憶錄記載,華盛頓聲音哽咽地說:「我現在要向你們告別……願上帝祝福你們和我們的國家。」
話音未落,滿屋子身經百戰的嚴肅將領們無不熱淚盈眶。華盛頓走向每一位軍官,緊握他們的雙手,擁抱作別,他們覺得可能再也見不到對方了。
「這或許是這座建築最重要的時刻。」博物館公共教育經理勞爾指著長長的餐桌說,「華盛頓本可以成為新的國王,但他選擇辭去最高的軍職,把權力交還給人民。這才讓民主制度有了真正的開始。」
所以,這不是一場單純的告別,而是美國政治文化的奠基時刻。歷史學者常強調:華盛頓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他贏得了獨立戰爭,更因為他選擇放下權力。如果他願意,他完全可以成為「華盛頓國王」,但他卻把機會留給了民主。因為華盛頓相信,唯有人民擁有對國家的主權,才沒有人能夠憑藉軍事力量,或者只因為出生於貴族而奪取政權。
自由平等的傳承:華裔的美國夢
在參觀完「通向自由之路」展覽之後,鄭永佳議員來到樓下的餐館。
作為餐館,弗朗西斯酒館至今仍保留著殖民時期的特色菜,例如雞肉鍋餅與當時紐約最常見的廉價食品——生蠔,當然也有炸魚薯條等現代英國快餐。
鄭永佳表示,作為土生土長的紐約人以及華裔州議員,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並且最適合來讓人們了解美國的歷史以及美國華人的歷史。
因為對他而言,這場活動不僅是一次歷史教育,也是一次身份的傳承。鄭永佳生於曼哈頓華埠長於布魯克林,父母經營小生意,辛苦養家。他本人在美國海軍服務25年,以三級準尉(CWO3)退役;後來投身公共服務,在2022年當選為紐約州議員。
「我走的路,就是典型的美國夢之路。父母靠辛苦打拚讓我受教育,我以軍旅報答國家,今天則希望用行動讓下一代記住自由的價值。」鄭永佳說,並強調了華人在美國歷史上的貢獻不容忽視——從十九世紀修建鐵路的苦工,到二十世紀參軍保家衛國,再到今天在科技、教育、商業上的卓越表現。
「我們同樣是美國故事的一部份。」他說,「孩子們更要知道,今天的自由來之不易,我們要感謝前輩們,更要回饋社會。」#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