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中芯國際(688981)復牌低開逾11%,市值一天就蒸發了800億元(人民幣,下同),這源於前一日晚間公布的收購計劃。另據報,因良率持續偏低,投行摩根士丹利將中芯國際2025至2027年AI GPU業務收入預估大砍超過五成。分析認為,短期內不能顯著改善良品率,該股恐難擺脫「規模增長但效益停滯」的窘境。

憂收購後股權稀釋 中芯國際股價不增反跌

中國晶片代工龙頭企業中芯國際(688981.SH)9月9日首日復牌大幅低開,一度重挫11.12%,這令該公司市值一天就蒸發了800億元。

截至收盤,中芯國際暴跌10.26%,報102.99元,市值較上一個交易日蒸發約930億元。

前一天晚間,中芯國際宣布擬以每股74.2元發行新股,收購其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股權。發行價較停牌前折讓約35%,華爾街日報認為,這引發股權稀釋疑慮,至第二天股價大跌。

中芯國際停牌前估值處在歷史高位,就在停牌前一日一度達到歷史最高的119.22元。但是,中芯國際此次定增發行價為74.2元,較停牌前顯著折價。

公告顯示,此次定價是依據定價基準日前120個交易日中,該股92.75元均價的80%。也就是說,該公司此次定增的折價率為20%。相較於該股票收盤價114.76元的價格,74.2元的定增價,相當於折價35.3%。

根據披露,此次收購中芯北方,是中芯國際上市以來的首筆收購。出售方為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亦莊國投、中關村發展、北京工投等5家股東。中芯國際希望收購後全資控股中芯北方,整合12吋晶圓代工產能。不期股價不增反跌。

摩根士丹利財測報告 大砍中芯國際預收逾五成

另據Wccftech科技媒體9月6日報 ,投行摩根士丹利(大摩)最新財測報告顯示,因良率持續偏低,該行將中芯國際2025至2027年AI GPU業務收入預估大砍超過五成。新預測顯示,中芯AI GPU收入將分別為5,850萬元、9,400萬元及1.36億元人民幣,遠低於先前預期的1.46億元、2.12億元及2.87億元。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芯國際目前主要代工華為Ascend 910B晶片,每月產能約7,000片晶圓,良率僅約30%;2026年將轉向雙晶粒設計的910C晶片,但單片12吋晶圓僅能切割出39顆910C,較910B的78顆減半。報告預估,2027年中芯AI晶圓月產量最多可提升至1.8萬片,良率最高可望達70%。

報告同時顯示,華為910B晶片單價約5萬元人民幣,而910C達11萬元,後者包含兩顆910B晶粒及封裝成本。以此計算,中芯AI GPU業務在2025年至2027年間的利潤將分別約為5,850萬、9,400萬及1.36億元人民幣。

良率樽頸主要來自美國制裁下的設備限制。中芯國際無法取得荷蘭ASML最新EUV光刻機,只能依靠DUV多重曝光技術實現7納米製程,導致製程步驟繁複、成本上升且良率難以提升。

中芯國際仍將受制於技術樽頸

雖然中共政府已透過「大基金」三期注資逾3,440億元人民幣,並推動「備胎計劃」力爭2028年前AI晶片自給率達70%,但短期內,中芯國際的產能與收益成長仍將受制於技術樽頸。

有分析認為,中芯國際此次股價暴跌,一方面顯示出市場對股權稀釋的擔憂,同時也是市場對其良率低迷與盈利能力不足的折射。AI GPU業務良率僅約三成,意味著其單位成本遠高於國際競爭對手,在售價無法同步提升的情況下,毛利率將長期受壓。

若短期內無法顯著改善良品率,該股恐難擺脫「規模增長但效益停滯」的窘境。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純晶圓代工廠,也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提供0.35微米到28納米8寸和12寸晶片代工與技術服務,實際控制人為中共國務院國資委。#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