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廁所很髒,會傳染疾病。對此問題,醫師全面解析了公廁馬桶與家用馬桶、坐式和蹲式的利與弊及衛生的影響,以及如廁時避免疾病的方法。
馬桶圈會傳播疾病嗎?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會員、台灣皮膚專科醫師陳偉迪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馬桶圈並非傳播疾病的主要途徑。雖然馬桶圈上確實會存在細菌,但大多數屬於對人體無害的正常菌群,或只會在特定條件下才會致病的微生物。
性病與馬桶圈的關聯性極低
有些人在公共廁所坐馬桶時會很小心,擔心皮膚沾染到他人的分泌物。不過,專家認為,無需擔心通過坐馬桶傳染性病。
台灣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告訴大紀元,引起淋病、梅毒的細菌離開人體難以存活,甚至在實驗室培養都相當困難;愛滋病毒亦相當脆弱,離開人體後便逐漸失去活性。這些疾病的傳染途徑主要是性行為,而坐在馬桶圈上並不會直接接觸他人皮膚。
尖銳濕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性傳播感染。黃彗倫表示,如果前一位馬桶使用者的尿液中有人類乳突病毒,並且病毒正處於活動期,當下一位使用者的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接觸到前一位的尿液,理論上有可能被傳染,但現實中並沒有見過這種案例。
黃彗倫說:「在接觸坐式馬桶座時,只要皮膚完整,具備正常的防護力,能有效抵禦病毒和細菌的侵入;只要皮膚沒有破損,就不必擔心被傳染。」
值得注意的其它病原體
雖然馬桶圈本身傳播疾病的機率低,但某些疾病仍需注意:
(1)寄生蟲和黴菌
黃彗倫提醒,生命力強的寄生蟲(如陰蝨、疥蟲),及無處不在的黴菌(如股癬、體癬),理論上可能存活在馬桶座上,並傳染給下一位使用者。
(2)艱難梭菌
《自然》旗下《科學報告》202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常見的病原體艱難梭菌,在沖廁所後,會在空氣中廣泛傳播。艱難梭菌可導致結腸發炎。
(3)胃腸道病毒
陳偉迪表示,腸胃道病毒,如諾羅病毒等,這些病菌主要附著在沖水把手或按鈕、門把和水龍頭等經常被觸摸的表面,然後再經由手進入人體。
馬桶座圈墊上衛生紙反而更髒
根據YouGov發表的民意調查,約63%的美國人上公共廁所時會坐著,其中約有一半的人會先在馬桶座上鋪上衛生紙。調查還發現,約有20%的人會選擇蹲著上廁所。
使用衛生紙墊在公廁馬桶圈上更衛生的做法,可能是一個誤解。陳偉迪引用紐約大學微生物學教授Philip Tierno的說法,衛生紙的材質多孔,微生物很容易鑽進去。陳偉迪認為,當你將衛生紙鋪在馬桶圈上時,它可能吸收馬桶圈上或空氣中的病菌,反而讓病菌更容易接觸到你的皮膚。而馬桶圈的材質通常是緻密無縫,病菌難以滋生。
不過,有些公廁和家庭內的衛生紙,放置在非開放式的裝置中,就不會有愈墊愈髒的問題。
如廁時避免疾病方法
對於如何衛生地使用公用馬桶,陳偉迪建議:
1、攜帶消毒用品:比起墊衛生紙,隨身攜帶酒精噴霧或消毒濕巾,在如廁前擦拭馬桶圈、沖水按鈕和門把,會是更有效的做法。
2、沖水時蓋上馬桶蓋:可以減少氣溶膠將病菌散布到空氣中。
3、勤洗手,別亂摸:諾羅病毒、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主要經由「糞口傳播」。就是說,這些病原體會透過糞便排出,再透過手、食物或水進入另一個人的口腔。因此如廁後,務必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20秒。這是預防疾病傳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蓋上馬桶蓋沖水是否有效?
至於沖水時蓋上馬桶蓋是否有效,目前說法不一。有研究顯示,蓋上馬桶蓋沖馬桶可以減少糞便中的艱難梭菌形成氣溶膠。不過,亞利桑那大學的環境科學研究發現,即使蓋上馬桶蓋,沖水時病原體也可以從馬桶圈和馬桶蓋之間冒出來。
坐式、蹲式馬桶優缺點
至於有的公共廁所有坐式馬桶和蹲式馬桶,台灣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了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的優缺點:
蹲式馬桶優點
1、姿勢自然:符合人體生理結構,減少直腸壓力,這樣會促進排便,有助於改善便秘。
2、清潔度高:身體與馬桶表面接觸的範圍很小,減少直接接觸病菌和細菌的可能性。
蹲式馬桶缺點
1、體力消耗:蹲姿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對於年長者、行動不便者或關節疼痛的人來說,增加負擔。
2、無法提供支撐:缺乏支撐結構,可能對某部份人而言,感覺不穩定或缺乏安全感。
坐式馬桶優點
1、舒適度:提供一個舒適的座位,對於年長者、行動不便者和小孩子來說,更容易使用和操作。
2、提供支撐:坐式馬桶通常配有扶手和支撐結構,對於有需求的人可以提供更好的穩定性和安全感。
坐式馬桶缺點
1、衛生問題:馬桶上的座圈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使用時,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
2、容易產生疾病:使用方式容易導致直腸靜脈曲張,增加痔瘡等直腸疾病的風險。
馬桶絨布墊圈利與弊
除了公共廁所馬桶圈的衛生問題,在家庭環境中維持馬桶的清潔也很重要。在天氣變冷後,坐上冰冷的馬桶圈可能讓人感到不適,有些家庭會給馬桶套上絨布墊圈,以提供溫暖的觸感,讓如廁更加舒適。
然而,這項便利的背後也存在一些衛生和健康的潛在風險。
1、細菌與病毒的溫床:絨布材質多孔且容易吸水,容易成為細菌、病毒和黴菌的理想藏身之處。沖水時產生的氣溶膠也會附著在絨布墊圈上。這些微生物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更容易繁殖。
2、清潔困難:絨布墊圈不像塑膠馬桶圈那樣可以簡單擦拭消毒。如果清洗不夠頻繁或不夠徹底,積累的污垢和細菌可能會比不使用墊圈的情況更嚴重。
3、交叉感染的風險:特別是在多人共用的環境(如家庭、辦公室),如果其中有人生病,例如腸道病毒感染,病菌就可能透過絨布墊圈傳播給下一個使用者,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陳偉迪建議,每周至少更換並清洗一次墊圈,並確保徹底乾燥。同時可準備數個墊圈輪流替換。
經常清潔減少馬桶細菌病毒
廁所中傳染性病原體相關疾病主要是由於衛生間設施清潔和消毒不當。研究發現,每三天使用消毒劑和馬桶清潔劑清潔馬桶,可以降低馬桶內的細菌病毒污染程度。也有研究發現,含鹽酸的清潔劑能顯著減少馬桶的病毒量超過99.99%,還能讓馬桶刷上的病毒量減少97.64%。此外,保持廁所通風良好,也可以減少病菌停留在廁所內。@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