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論語‧公冶長‧四》)

【註釋】

瑚璉:音hú liǎn,古代祭祀時用來盛黍稷的器物,宗廟之器貴者也。另,屈萬里教授說瑚璉實即胡輦,而胡輦即任重致遠的大車。

【討論】

子貢被稱為孔子最親密的弟子。《論語》中記述孔子與弟子答問,以子貢為最多,次數遠超出鏡率高的顏回、子路。子貢自身學問也甚了得,入列 「孔門十哲」。而在世人眼裏,子貢才能卓絕。不僅「言語」水平高超,而且為儒商鼻祖、富可敵國,還曾任魯國、衛國的丞相,至於縱橫術更在蘇秦、張儀之先。

本章之前,孔子已點評了公冶長、南容、子賤,子貢平日好比方人物,見不及於己,有點按捺不住,跑去問孔子「我怎樣呀?」孔子答曰「女器也」。這似乎在敲打子貢,因為孔子說過「君子不器」。子貢不甘心,接著問「我是何種器呀?」孔子說:你像是放在宗廟中盛黍稷的瑚璉。瑚璉乃宗廟之器貴重而華美者也。意子貢能堪當大任,以薦鬼神、羞王公矣(可上薦鬼神,下供王公貴卿重用)。本章後演化出一個成語——「瑚璉之器」。

孔子對子貢的才能多有肯定。例如,孔子曾對季康子說「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雍也篇)本章說子貢是「瑚璉」,則有褒有貶。褒者,才能之高雅貴厚也;貶者,未至於不器也,距離君子的至高境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宋人張栻解讀本章:子貢之問,蓋欲因師言以省己之所未至也。而夫子告之抑揚高下,所以長善而救其失者,備矣。謂之器,則固適於用,然未若不器之周也;謂之瑚璉,則以其美質可以薦之宗廟也。然瑚璉雖貴,終未免於可器耳。賜也味聖人之言,意即其所至而勉其所未至,則亦何有窮極哉!

要指出的,本章亦莊亦諧,讀者亦莊亦諧讀之,更見其妙。

最後講個故事,或許能有助於讀者理解孔子為甚麼把子貢比做瑚璉。根據《史記‧孔子世家》所述,孔子周遊列國期間曾遭遇一次危機:楚昭王派人聘請孔子,孔子準備前往拜見回禮,卻被陳、蔡兩國大夫發兵圍困在陳蔡之間,斷糧七日。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孔子仍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孔子知道弟子們有怨恨之心,就分別召見子路、子貢、顏回,問到:「《詩》中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疲於奔命在空曠的原野。』我們的學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我們為甚麼淪落到這個地步?」

其中,子貢的回答是:「老師的學說極其弘大,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容得下您。老師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點標準呢?」孔子說:「賜,優秀的農夫善於播種耕耘卻不能保證獲得好收成,優秀的工匠擅長工藝技巧卻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夠修明自己的學說,用法度來規範國家,用道統來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證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學說卻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賜,你的志向太不遠大了!」

再看看顏回的回答:「老師的學說極其弘大,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夠容納。即使如此,老師推廣而實行它,不被容納怕甚麼?正是不被容納,然後才現出君子本色!老師的學說不修明,這是我們的恥辱。老師的學說已經努力修明而不被採用,這是當權者的恥辱。不被容納怕甚麼?不被容納然後才現出君子本色!」

兩相比較,子貢與顏回的差距不是一點點,「君子不器」對子貢尚可望而不可及。

但請注意,孔子最後如何走出這場危機的呢?「於是使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這裏子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因此,比子貢為「瑚璉」,亦恰如其分。而孔子之因材施教、知人善任,由此可見一斑。

主要參考資料
《論語註疏》(十三經註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四書直解》(張居正,九州出版社)
《論語正義》(清 劉寶楠著)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
《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注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論語譯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語本解(修訂版)》(孫欽善著,三聯書店
子貢:孔子最親密的弟子 https://www.sohu.com/a/390969353_281788

看更多【論語說】系列文章。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