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姿倜儻的馬驥在經商旅程中遭遇颶風,漂流到了大羅剎國,在那裏鬆綁了自己一向的道德標準求得一官。終於他還是厭棄了塗面自污的日子,無心插柳,反而因緣際會在海市龍宮結了「奇緣」。然而,他為何從「仙境」又返回人間呢?

續前文:羅剎海市 跨度仙與鬼的國度(二)海市龍宮

情緣盡

次日馬驥自外返宮時,龍君對他道:「聞都尉懷念故土,思親情切,明日一早整裝可好?」馬驥感激稽首,答道:「微臣寄身異境,幸蒙大王厚恩寵遇,內心感銘。容我暫歸省親,當會再來相聚。」

這天暮色降臨時,龍女與他斟酒話別。馬驥想與她約定後會之期。龍女輕輕一嘆,說:「情緣盡矣!」馬驥一聽悲慼難抑。

龍女溫婉道:「君此去為了歸奉雙親,妾能見到君之孝思。人生聚散,百年倏忽猶如旦夕之間,何需牽戀難捨而哀泣?」龍女神色微微一動:「此後妾為君守貞,君為妾守義。兩地同一心即為伉儷,偕老又何須朝夕廝守?倘若背叛此盟誓,婚姻亦難得吉。若將來君顧念家事無人操持,可納一婢。」

龍女把手輕輕放在腹上,又說:「還有一事囑託,妾衣帶漸寬好像已有佳兆,請君早為命名。」馬驥欣喜地說:「若是女孩,便名『龍宮』;若是男兒,則名『福海』!」道出心中唸唸在海市龍宮的結緣。龍女請馬驥留下一個信物。馬驥留下身邊唯一的凡物——一對赤玉蓮花贈與龍女。

龍女與馬驥約定:「三年之後,四月初八之日,君可泛舟至南島,當會把我們的孩子交給你。」同時她又拿出一魚囊袋,內裏裝滿了珍珠寶貝,遞與馬驥,囑咐道:「裏面的寶物,數世用不盡,請珍藏。」

話說既然龍女不為牽戀而難捨,也不缺金銀珠寶,取信物何用呢?日後得見分明。

仙凡路隔道珍重

次日當微微曙光照進龍宮時,馬驥拜別眾人,龍君贈送他許多貴重禮物。馬驥啟程出宮,龍女乘白羊車相送直至大海邊岸。馬驥上了岸,龍女對他道了聲珍重,轉車而去,頃刻間便已遠去。馬驥一眨眼,回顧來處,海面復合,波光不驚,龍宮渺渺無跡可尋。

返回家鄉

馬驥回到了家鄉,父母見兒子歸來,大吃一驚!這些年人們都以為他葬身海底了。他的元配已經改嫁,父母要他再娶,他堅持不允,只納一婢為父母打理家務。

三年後的四月初八日,這個重要日子終於到了!馬驥懷著滿滿的期待,獨自泛舟到南島,忽然間見有兩個幼兒坐在水面上嬉笑,既不沉沒,也不隨波漂流。

馬驥划船往前看仔細,其中一兒見他靠近,就伸手抓住他的手臂,一躍入懷。另一兒見狀,急急放聲大哭。馬驥趕忙伸手抱他上船。他細看兩兒,一男一女,容貌清秀,氣質溫婉。他們額上都戴著寶玉花冠,正中飾物就是他的信物——赤玉蓮花。

他環視大海,近近遠遠、遠遠近近,望遍海天盡處,看不到龍女的行蹤。只見孩子背後有個錦囊,馬驥急忙拆視,果然是龍女的信。信中說:

「公公婆婆想必都健康安好。轉眼三年過去,你我間隔紅塵,一水之隔,竟遠在天邊。即使有青鳥信使也難以傳音訊。我常想,嫦娥獨居月宮,織女空守銀河,她們都是仙人,尚且無法與所愛長相廝守,我又何德,怎敢奢望與君共度一生?想到這裏,不禁破涕為笑。

別後兩個月後,我產下一對雙胞胎,一男一女。現在不用乳哺,已能自活。今送到君面前,你贈我的赤玉蓮花,就在他倆的花冠上,作為信物。君抱著孩子在膝上時,可以想像我就在你身旁,未曾遠離。

聽說君真踐守了我倆的盟約,妾心也感到安慰了。妾此一生,情有所託,至死不渝。想到公婆如今已有了孫兒,卻未見過媳婦一面,於情於理都有缺憾。明年婆婆歸葬之日,妾將親赴墓穴前,以盡媳婦之道。至於日後,若『龍宮』安穩無恙,我們自然還有相見的機會;若『福海』長生不老,或也有往來之期。」

馬驥緊擁著兩個孩子,悵然返棹上歸途。

重逢的奇蹟

從龍女信中,馬驥知道母親凡壽不久長了,就預先為母親準備墓穴,種植松柏。過一年,母果然辭世。靈柩出殯到墓地,有一女子身著重孝之服突然出現在墓穴旁,低頭哭拜。

眾人驚訝地看著她,忽然狂風大作,雷聲震天,緊接著暴雨傾盆而下,待風雨一過,那女子已無影無蹤。而墓旁那些本已枯萎的新植松柏,此時竟全都復活了。

福海稍大之後,常常思念母親,忽然獨自投海,數日後才安然歸來。至於妹妹龍宮,因為是女子之身不得前往,只能掩門哭泣。

一天黃昏,暮色沉沉之際,龍女像陣風一樣突然入了房間,對女兒說:「我兒如今已長大成人,即將出嫁,為何要悲傷哭泣呢?」她帶給女兒一套嫁妝,件件都是珍貴異常的海中瑰寶。

馬驥聽聞龍女來了,急速奔入房,見她身影如昔,忙執起她的手,不禁淚了。然而不過片刻之間,驟雷轟響,有如破屋而來,眾人回神時,龍女已了無蹤跡。

仙凡之間當有嚴格的界限,因為馬驥忠誠踐守盟約,讓龍女貞心至死不渝,才兩度現身凡間,留下美好的婦德、婦功,就在驚鴻一瞥中。

海市蜃樓是仙鄉

馬驥與龍女結緣所在的海市蜃樓,帶給他一中最好的記憶:他的人生理想與事業在那裏得到實現,他的品德與才能在那裏受到敬仰,從而,他的良緣美眷在那裏不期而遇!短暫三年的顯榮富貴和琴瑟共鳴,似夢非夢,龍女的美德更是他山盟海誓堅韌的依託!羅剎海市作者蒲松齡說「顯榮富貴,當於蜃樓海市中求之耳」,反諷了現實「小慚小好,大慚大好 」黑白顛倒,以墮落為高光的凡世!

凡世之上的仙鄉寄託著蒲松齡和馬驥的理想。蒲松齡在《羅剎海市‧自序》中提及他父親夢見一位癯瘦病弱的苦行僧走進家屋,醒來時母親剛好生下了他;那僧人坦露右肩,右乳際貼了一塊銅錢大小的膏藥,蒲松齡生下時右乳際也有一塊銅錢大小的黑色胎記。父親給松齡取字「留仙」,就是紀念這段苦行仙僧轉世的前世因緣。蒲松齡生下後也羸弱多病,他感嘆自己前身「有漏根,因未結入天之果」,這一世「竟成藩溷之花」,在這骯髒濁世中受生老病死之苦。

蒲松齡前世是方外和尚,這一世轉生文學奇才卻一生阻絕於仕途之外,想必這是上天的安排,就是讓他繼續在困頓之苦中修去漏根,完成修煉回天的志願。人生有失才有得,有得必有失!阻隔在仙凡之間的是甚麼呢?從羅剎海市的故事中你有了甚麼領悟嗎?#

資料來源:《聊齋誌異‧羅剎海市》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