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台灣統戰手法採取「灰色行動」,包括破壞通訊海底電纜與基層滲透,對社會及經濟安全構成嚴峻威脅。滲透範圍涵蓋基層、軍方乃至國會,常透過觀光、交流、社會利誘等方式進行。這些事件引起不少香港人關注,值得切入分析。
台灣的現況:海纜與基層滲透
中華經濟研究院報告指出,「目前台灣有14條國際海底纜線和10條國內海底纜線承擔對外通訊任務,約99%的國際網絡頻寬仰賴海纜傳輸,對台灣來說,海底纜線不僅是是通訊工具,更是數碼經濟命脈。」
依據台灣審計部調查報告,2019年至2023年海底電纜發生外力破壞或受損案件計有36件,2025年1月至今共發生9宗斷裂事件,其中1月3日發生於基隆港外海的「橫太平洋快速海纜系統」斷裂,疑似遭中國權宜輪「順興39號」拖斷、 2月25日:台澎3號斷裂,疑似遭多哥籍中國權宜輪「宏泰」拖斷。
台灣近年多宗海纜斷裂,屢與大陸背景的船舶有關。這些事件常屬「權宜船」灰色行動,拖錨或捕撈故意干擾。專家指出,技術與實際案例均顯示,中共早已在海纜破壞、潛水切割等軍民兩用技術上進行長期布局,對台灣乃至全球依賴海底光纖的通訊網絡構成潛在威脅。
中共對台灣的統戰手段,目標並非單一政黨,而是削弱社會凝聚力、製造對立,進而動搖島內政治秩序。除了物理破壞,中共統戰策略亦深入社會基層,針對村里長、軍方及其它地方組織進行滲透,其中宮廟假藉文化交流與觀光旅遊,實則接受中共當地招待,成為間接性的文化收買與兩岸交流,中共意圖影響台灣基層社會意志。
另外,此前台灣曾爆出不少起間諜案與具爭議的中配入籍案,凸顯中共對國內安全與政治結構的滲透,比外界想像的更深、更複雜。甚至,透觸角甚至蔓延至軍隊與國會層級,造成防諜風險升級。
香港長期滲透模式與財經結構
香港則是中共「統戰」的經典個案。自97年主權移交後,中共逐步透過各種手段滲透與影響香港社會,從民眾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到社會各階層與組織,系統性吸納、扶植親北京人士,進而鞏固其影響力,長期且全面的滲透,最終藉由《國安法》的實施,完成對香港制度與治理的全面控制,逐步蠶食其原有的自由與自治空間。
9月17日的施政報告中宣布,香港「跨境理財通3.0」擴容計劃,讓港澳居民與大陸居民通過指定管道投資港澳合資格金融機構(銀行及/或證券公司)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為三地金融業界開闢了更廣闊的市場,然而,這也加速了香港大灣化的腳步,啟動人民幣在港加速的流動,誠如《大紀元》2021年的報道中所言,中共用經濟「麻醉」香港人。
2025下的中共經濟目前是一個極為矛盾的混合體系,一邊是戰狼式的推動科技,如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及相關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但另一方面,房地產崩潰、地方債務纍纍、青年高失業率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呈現熄火狀態,但港府在經濟上始終選擇貼近祖國懷抱,這一措施是否會讓市民持續迷失在經濟陷阱內呢?香港人不可不知。
「白蟻精神」與群眾性情報網絡
中共統戰主張如同白蟻般隱蔽而持久地滲透,稱作「白蟻精神」,透過龐大的基層力量逐步侵蝕社會結構。這種策略結合專業情報人員與群眾性情報來源,廣泛滲透商人、媒體、學生與社區組織,特徵是隱蔽性強、面廣點多,深入基層且不易根除。
無論是台灣還是香港,中共長期透過利益輸送進行滲透,從平民百姓、商界人士到政商權貴,無所不包。若未能看清中共本質,反而迷失於金錢與物質的誘惑之中,最終便可能淪為其操控下的一枚棋子。
台灣接連發生的諜案,從軍中機密到科技產業,無不顯示這種滲透的深度與廣度。而香港以長期系統性滲透為主,親中商會和基層社團年復一年嵌入決策與分配體系,並與大規模基層組織運作相互配合。
香港經驗顯示,「財經與資訊透明、法治防線、全民危機意識」是抵抗滲透的核心。民眾應在基層、科技、基建與媒體層面加強監控機制與教育,提升社會集體防禦力。
香港與台灣並非「愚鈍」之地,而是複雜國際角力的前線。強化法治韌性、健全資訊基礎建設、增強社會危機意識,成為現代城市防範外來滲透與維護經濟金融穩定的必修課。這類威脅已非單一地區問題,香港經驗值得台灣與國際社會借鑑。@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