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9月21日「世界認知障礙症日」,新聞博覽館昨日(20日)舉辦「拆解認知障礙症:從預防到應對」講座,邀請醫生及學者分享香港最新的認知障礙症發病情況,以及診斷、預防及照顧方法。

據統計,目前本港每5位社區長者中,就有1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預計到2036年,全港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將攀升至28萬人,情況嚴峻。

伊利沙伯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陳龍達指出,認知障礙症是腦部疾病症候群,會令患者的自理及社交能力下降,視覺空間受損和短期記憶障礙。患者可能忘記家人朋友名字,甚至不記得自己是否已進食。部份患者難以處理日常事務,如打開衣櫃找不到衣服,或不願外出。語言表達能力受影響亦十分常見。

陳龍達強調,患者應及早檢查並接受藥物治療,以紓緩病情。但最關鍵的是家人的陪伴與支援,能令長者保持心情愉快。他建議與患者一同進行認知訓練,如打麻雀或玩遊戲。並提醒市民要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保持體重和積極活動,以降低風險。

運動與健康飲食可減低風險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林一星則表示,預防認知障礙症的關鍵在於保持活躍和健康生活方式。他建議市民每星期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如快走、跳舞或騎單車;同時遵循地中海飲食,多攝取蔬果、全穀物、堅果和健康脂肪,減少紅肉及加工食品、精緻穀物和含糖飲品。

他又提醒市民須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與膽固醇,並保持心智活躍及社交,以增強大腦抵抗退化的能力。

林一星又建議,透過認知刺激療法(CST)透過主題式活動,例如遊戲與討論,刺激患者的認知與參與。研究顯示能改善記憶、思維及整體福祉。照顧者可利用開放式問題引導患者表達意見,並透過提示協助患者回憶。強調照顧者要「以人為本」照顧身邊的患者,嘗試多與患者溝通,了解他們的感受和看法。。

他亦指,本港已設有不同長者服務,包括認知訓練、日間及上門照顧、以及照顧者支援等。

陳龍達補充,醫院及地區康健中心亦提供各類健康資訊及服務,方便市民獲取支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