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船主協會(Japanese Shipowners’ Association)會長長澤仁志(Hitoshi Nagasawa)表示,特朗普政府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隻徵收新費用,將削弱中共在造船業的主導地位,並促進日本與南韓的發展。
據《金融時報》報道,日本船主協會代表全球第二大船東國(僅排在中國後面)。該協會會長長澤仁志表示,在美國的新費用下個月生效前,船東們已開始重新考慮是否向中國船廠下訂單,並尋找替代方案。
「完全依賴中國造船是有風險的。」長澤仁志告訴《金融時報》,「一場轉變勢在必行,那些過去可能100%的向中國下單的人,未來可能會改為60%至70%給中國,另外40%轉向日本或南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建造國,根據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的數據,中國船廠新接訂單量以補償總噸位(CGT)計算,約佔全球的70%。南韓與日本分列第二、第三位。
鑑於全球航運業高度依賴中國船舶,商業航運因此被視為北京可操控的重要槓桿,任何對該系統的干擾——無論是意外還是刻意——都可能引發供應鏈衝擊,這正是美國試圖避免的風險。
特朗普政府計劃從10月14日起,對中國製造船隻徵收高額港口費,以促使全球航運業加速調整布局。具體規定為,對於非中資航商但使用中國製造船舶者,初期費率為每淨噸18美元或每卸貨貨櫃120美元(以費用較高者為準),並逐年調升,至2028年每淨噸達33美元或每卸貨貨櫃250美元。以大型貨櫃船為例,每航次相關費用可能高達上百萬美元。對於中資或中營船舶,美國將按貨物容量每淨噸徵收50美元,每艘每年最多收5次;每年每淨噸增加30美元,至2028年將增至每淨噸140美元。
美國對中國製造船隻收取新費用的政策使日本和南韓受益。長澤仁志表示,對日本船廠的「詢價確實大幅增加」。長澤仁志此前接受「日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製造船隻收取港口費對日本來說無疑是一個機遇。他說,全球航運公司將在一段時間內關注中國訂單的動態。一些訂單將流向南韓,但日本船廠的訂單也會增加。如果這種情況蔓延到相關行業,可能會形成有利於日本經濟的經濟周期。
他還說,當美國意識到其貿易主要由中國船隻承擔時,會感到非常警覺。美國之所以開始重振本國造船業,是因為美國認為,一個國家所需的必需品,某種程度上應該由本國提供。
特朗普的舉動可能為日本重振其造船業的計劃帶來助力。日本曾擁有全球最大造船業,但目前落後於中、韓。日本已提議設立一個70億美元的基金,用於升級和擴建其船廠。
長澤仁志認為,鑒於南韓競爭對手規模更大,它們更有能力投資特朗普的造船計劃,但他看到了日本為美國海軍艦艇提供服務以及在破冰船上合作的潛力。作為一項貿易協議的一部份,日本在7月份達成的對美5500億美元投資中,造船業被列為關鍵行業。
7月11日,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政策局局長張承吉(Chang Sung-gil,音譯)在國會出席貿易談判主題討論會時表示,美方提出韓美合作應建立在聯合牽制中共的基礎上,造船業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領域。
張承吉當時表示,美國對中共在造船業的市場份額不斷增長有「一種危機感」,正將南韓視為攜手抗衡中國造船業的戰略合作夥伴。未來在推進韓美造船合作過程中,美方可能要求南韓企業減少使用中國產材料等,以達到對華牽制目的。
8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和南韓總統李在明會面期間就造船合作達成共識。#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