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論語‧公冶長‧五》)

【註釋】

雍:冉雍,字仲弓,孔門十哲之一,與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同列德行科。

佞:音nìng,能言善辯、巧舌如簧;亦指多才。《說文》曰「巧讇高材也」。

御:對付、抵擋。

囗給:給音jǐ,應對敏捷。

【討論】

孔門弟子中,冉雍以德行著稱,頗有為政才幹,嘗為季氏宰。孔子對冉雍評價極高,稱「雍也可使南面」(雍也篇)。

有人說,雍呀!他是仁人,可惜短於口才。至於孔子的回答,斷句有分歧,導致理解上有所不同。一般這麼斷句:「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大意是,哪裏一定要口才呀!專用口快來對付人,只易討人厭。我不知雍是否得稱為仁,但哪裏一定要口才呀!

分歧在於,「不知其仁」,這裏孔子是在說冉雍嗎?固然,孔子不輕易許人以仁。朱熹解讀本章曰:仁道至大,非全體而不息者,不足以當之。如顏子亞聖,猶不能無違於三月之後;況仲弓雖賢,未及顏子,聖人固不得而輕許之也。」

然而,孔子有必要在這裏談冉雍之仁嗎?未必。對他人所說的「雍也仁而不佞」,孔子回答重點的在佞,及其與仁的關係,而不是評價冉雍是否仁。(冉雍在《論語》中凡七見,與孔子交談應不少。)

仔細推敲上下文,「不知其仁」,應是指利口善辯使他人憎恨而使其仁不為他人所知。因此,本文採用另一種斷句——「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大意:口才好要做甚麼呢?口齒伶俐的人,用言語和人交鋒,經常會招致別人怨恨,我看不出這樣的人會是有仁德的。口才好要做甚麼呢?

孔門所重,在德不在佞。《論語》中孔子稱冉雍「簡」,顏回「如愚」,曾參「魯」, 此三人皆孔子高足,而皆不佞。孔子亦說 「剛、毅、木、訥近仁」( 子路篇)。孔子惡「佞」,雄辯的子貢尚且常常受到孔子的指正,至於德行不高而利口善辯的人就更不在話下了。

當然,孔子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教學生,對「言語」也是高度重視的。孔子曾對子貢說:「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孔子家語·正論解》)

可見,孔子欣賞「言語」才能,只是反對「佞」——巧舌如簧、顛倒是非、惑眾亂民。《論語‧學而》第三章記載孔子所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又說「惡利口之覆邦家者」(陽貨篇)。佞之害大矣!據說「小人之桀雄」少正卯,「言偽而辯」,而被孔子誅殺。#

主要參考資料
《論語註疏》(十三經註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論語集注》(朱熹,載入《四書章句集注》)
《四書直解》(張居正,九州出版社)
《論語正義》(清 劉寶楠著)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
《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注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論語譯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語本解(修訂版)》(孫欽善著,三聯書店
《論語今讀》(李澤厚著,中華書局,2015)
〈孔子評價最高的弟子是誰?絕大多數人猜錯了〉

看更多【論語說】系列文章。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