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理李強少見地參加了2025年度的聯合國大會,行程從9月22日到26日共5天。作為中共名義上的二號人物,李強在紐約停留的時間夠長,貌似這次外事活動很重要。然而,李強到美國數日,卻被白宮團隊冷落。同時,特朗普已公開邀請習近平訪美,中共黨魁卻放棄了此良機。尷尬的背後露出了中南海的無奈。
中共黨魁為何不能赴美
9月19日,特朗普和習近平通話後透露,兩人「將在南韓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會面,我將在明年初訪問中國」;習近平也「將在適當的時候訪問美國」。
兩人通話再次確認了互訪的邀請,中共面對新的貿易戰已無籌碼,此時急需與美國緩和關係。按理中共黨魁應該儘快安排與特朗普會面,若能訪問美國、進入白宮,中共黨媒就更可以藉機營造所謂的中美關係「回暖」氣氛。
習近平本人面對越演越烈的失權傳聞,也應儘快訪美,借所謂的「元首外交」宣傳,在中共內鬥之際為自己爭取資本。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即,習近平若想證明仍然能掌控局面,一次訪美行程或可闢謠。
看上去順理成章的安排沒有發生。習近平的身體狀況仍可以旅行,但他放棄了訪美的機會,卻在9月23日前往烏魯木齊參加所謂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
習近平並無多麼重要的日程安排。9月23日,他接見新疆各界代表、合照留念;9月24日聽取當地官員匯報、參觀所謂主題展覽;9月25日參加所謂慶祝大會。
上述活動的重要性與訪問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無法相比,但中共黨魁偏偏選擇了無關緊要的日程安排。
習近平上台後,訪美的安排越來越少。他2013年6月曾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2015年9月再度訪美,在華盛頓與奧巴馬會談,並在紐約參加當年的聯合國大會;2016年3月,習近平赴美參加核安全峰會,並會晤奧巴馬。
2017年特朗普上任後,習近平4月赴美國與特朗普在海湖莊園會面,之後就再也沒有正式訪問過美國。2021年拜登上任後,從未公開邀請習近平訪問。習近平僅在2023年11月赴美國三藩市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並與拜登會晤,但未能到訪華盛頓。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2025年習近平不可能訪問美國,2026年還是未知數。特朗普正要求歐盟對中共加徵關稅,以儘快結束俄烏戰爭。更大的暴風雨即將來臨,中共黨魁本該設法儘快面見特朗普,卻偏偏不抓住這樣的機會。
若中共沒有準備做出重大讓步,特朗普就不會倉促與習近平見面,也不會輕易訪華。更大可能是,白宮團隊同樣在等待中共四中全會召開後可能出現的變局,既不熱衷於安排習近平訪美,也有意冷落了抵達美國的李強。
李強的尷尬
李強9月22日赴紐約之前,在北京會見了一個美國眾議院的訪華代表團,似乎是在做一點鋪墊。然而,李強去美國並非訪問,只是參加聯合國大會,因此美方未安排接待,在機場迎接的是中共駐聯合國代表傅聰、中共駐美大使謝鋒等。新華社的報道仍描述,李強乘包機前往美國,顯示其地位並未得到提升。
9月25日,李強還身在紐約,中共宣布將3家美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3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這似乎是對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代表團訪華的一個下馬威,儘管這些所謂的制裁是象徵性的,但實際令李強在美國顯得無比尷尬。
9月26日,李強在聯合國大會發表了講話,其講話稿自相矛盾,似乎並未引起國際關注,包括他在9月24日宣稱「在世貿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
9月24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播放了習近平的影片致辭。中共總理就在紐約,卻沒能直接上台發言。這恐怕是李強的又一尷尬,大概還是身不由己。聯合國大樓外,各種團隊直接針對中共政權的抗議,同樣是中共不願提及的尷尬。
李強在紐約有兩場活動算比較重要。9月24日,李強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了場邊會晤。馮德萊恩敦促中共停止支持俄羅斯,儘快結束俄烏戰爭;但中共外交部的聲明僅談中歐關係,隻字未提俄烏戰爭。估計李強沒有被授權商談這一關鍵話題。
9月26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有波蘭記者提問: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近日說,中方是唯一一個可能讓俄羅斯結束戰事的國家,但中方不願這麼做,因為這場戰事「正合中方心意」。如果中方希望戰事結束,會否向俄方施壓要求其停止戰事?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照例用套話敷衍,身在紐約的李強也同樣只能敷衍。
9月23日,李強在紐約會見加拿大總理卡尼。卡尼在會面後對媒體談及雙方削減關稅和貿易壁壘的可能;但中共外交部的聲明僅籠統談及中加關係,隻字未提關稅和貿易壁壘。李強應該也無權做出相應承諾。
這表明,李強去紐約更像是中南海的一次過渡性的臨時安排。中共黨媒僅簡單報道了李強的一些活動,沒有大力宣傳。
白宮坐等中共四中全會後的變化?
中共當下應該最關注如何與美國打交道,雙方的經貿談判仍在繼續。9月23日,中共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也在紐約現身。有媒體透露,美中官員9月25日在美國財政部舉行技術性貿易會談。
9月25日,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透露,中美貿易談判代表幾乎每天都通話,期待在感恩節前取得重大進展。他還表示,雙方討論的話題也包括制裁中共購買俄羅斯石油、購買美國農產品、輝達芯、稀土管制等議題。
此前,中共副總理何立峰被稱為中美貿易談判的中方牽頭人。在級別上,何立峰是李強的副手,李強本人到了美國,按正常邏輯,他應該比何立峰有更大發言權;但在他的行程中沒有看到與美國官員的接洽。美國政府也對李強的到來保持沉默。
這對李強來說又是一大尷尬,似乎也預示著即將舉行的中共四中全會不大可能拉抬他的地位。白宮團隊很可能也是這樣認為的,因此既沒有邀請李強順道訪美,也沒有安排和他舉行更高級別的經貿談判,也沒有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臨時安排一個場邊會晤。
李強並未帶來中共的某種承諾,特朗普沒有興趣與他見面。與李強身份對等的是美國副總統,萬斯可以禮節性地與李強見面,但也沒有安排。
李強也不能越界插手中共外交部的事務。9月25日,中共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紐約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多。李強只能在紐約會見一些所謂的友好團體和友好人士。
李強尷尬的紐約之行,是中南海的一種無奈安排,也更像是中共四中全會的某種前奏。美國政府看上去也在等待中南海的可能變局,再重新觀察中南海的態度可能發生哪些變化。10月之後,一切或許才有分曉。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