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公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再度將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連續第二年壓過新加坡。然而,在這份冠冕堂皇的數字背後,卻隱藏着一個難以迴避的現實:自 2019 年社會運動及《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的政治與法治環境急劇收緊,昔日「東方之珠」的光芒正被嚴控氛圍和制度式衰敗所侵蝕。
數字固然能造就排名,但卻無法掩蓋資金流走、人才出逃、司法信任下降以及制度自由逐步被架空的事實。香港雖然繼續以「經濟自由」冠名,實際卻處於一個制度高度政治化、自由高度收窄的矛盾境地。
香港再次被冠以「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特區政府當然樂於把這個頭銜大肆宣傳,強調這是「國際肯定」香港營商環境的最佳證明。然而,冷靜一看,這頂光環並不能掩蓋一個事實:自 2019 年後,香港政治空間收窄、法治環境惡化,競爭力其實正被蠶食。
所謂「冠軍」,更像是一場統計幻覺。
根據報告,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保持全球第一,「監管」排名跌至第三,「法律制度和產權」則下滑至第 22 位。這種「兩頭不一」的情況正揭示了矛盾:經濟制度仍舊保持開放,但政治制度卻在倒退。
1. 經濟數字的迷惑性
• 香港以 8.55 分蟬聯榜首,僅比新加坡高 0.05 分。
• 然而,自 2018 年以來,總分已下降 0.52 分。這代表長期趨勢並非穩定向好,而是逐步流失競爭力。
• 排名「第一」更多反映的是國際金融制度慣性與香港作為離岸資金通道的歷史積累,而非近年的制度創新。
2. 法治信任的裂痕
「法律制度和產權」跌至第 22 位,本應是警號。因為法治正是香港自由經濟的根基。若司法被質疑獨立性,合約保障被視為脆弱,外資最終將以腳投票。
報告指出,香港在監管、法律制度和財產權的惡化是由於「惡名昭彰(notorious)」的《港區國安法》,更指國安法似乎終結了中國對「一國兩制」的承諾。香港在整體經濟自由及其5個組成部份的總得分,自2018年以來下降0.52分,5個領域中有3個顯著下降,當中「法律制度和產權」由2018年近8.5分,大跌至2023年7.6分。
排名光環下的裂縫
根據報告,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依舊穩佔首位,低稅制和資金自由流動仍是優勢。然而,「法律制度和產權」卻跌至第 22 位,「監管」由去年的全球第一跌至第三。這種兩極分化,正好說明了香港的矛盾:經濟制度表面仍舊開放,但政治與司法環境卻在快速倒退。
自 2018 年以來,香港總得分下降了 0.52 分。換言之,這些年來不是「穩中向好」,而是持續滑落。
《國安法》之後:法治光環不再
香港法治一向被視為金融中心的基石。可自 2020 年《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情況已大不相同。
新聞自由凋零,國際媒體縮減或撤出;公民社會瓦解,工會、專業團體先後解散;司法審訊「指定法官」制度引來外界質疑。這些都不是「政治口水戰」,而是切切實實影響到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司法獨立的信心。
對於報告內容,政府發言人一方面表示,報告再次肯定香港自由市場優勢,同時亦反駁報告中有關國安法的提述,稱幾年間國安法律讓香港恢復安全穩定,而香港在多項國際排名取得佳績,充份印證香港營商環境深獲國際認同,稱「希望日後進行的《世界經濟自由度》評估,可以充份了解和反映有關的事實」。
政府固然強調國安法「恢復穩定」,但對外資而言,「穩定」若建立在法治彈性甚至政治干預之上,實際上只會增加風險。
人才與資金:雙重流失
自 2019 年以來,港人外流潮一波接一波。BNO 簽證下,已有逾 18 萬港人移居英國,加拿大、澳洲同樣吸納大量專業人士。醫生、教師、金融人才出走,直接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港府推「高才通」填補空缺,卻更多依賴中國大陸與其它地區人士,並未真正解決人才信心問題。外資亦早有後備方案,把區域總部、仲裁中心、科研基地分散至新加坡、東京與台北。
這些都是「用腳投票」的寫照。
金融排名背後的隱憂
另一份由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同樣把香港列為全球第三,僅次紐約和倫敦。表面看來風光,實則潛藏危機。
香港金融過於依賴股市與保險,債市、衍生產品等多元化嚴重不足。更重要的是,香港作為「中國離岸平台」的角色,意味著風險高度綑綁於中國大陸經濟與政策。一旦內地經濟波動,香港難以自保。
國際仲裁與法律服務業務近年逐步轉往新加坡,這正是國際信任移轉的先兆。
今年香港僅以 0.05 分之差領先新加坡。港府當然高調宣稱「力壓對手」,但這更像是一場「表面勝利」。
新加坡在制度穩定性、國際聲譽、人才政策方面已全面超越香港。跨國企業把新加坡視為「亞洲保險箱」,而香港則被視為「中國政治前哨」。這樣的形象差距,豈是一個「冠軍」頭銜可以彌補?
自由經濟體的空殼
菲沙研究所的評分,本質上是衡量關稅、稅制、貨幣政策等經濟數據,卻未能捕捉政治與制度的全貌。香港正是「經濟自由 ≠ 政治自由」的典型案例。
經濟上的「自由」數字,掩蓋不了法治與政治自由的削弱。沒有制度支撐的經濟自由,就像是建立在沙上的高樓,看似壯觀,卻經不起風雨。
長遠危機
若香港繼續忽視制度信任的流失,其「冠軍」地位終將成為歷史幻影。
• 國際信任不可逆:資金一旦撤離,信任回不來。
• 人才斷層:移民潮帶走的不只是勞動力,更是創新力。
• 金融中心地位動搖:新加坡後發先至,超越香港只是時間問題。
2025 年的冠軍光環,反映的是香港仍有殘存的結構優勢。但若政治環境持續收緊、法治不再獨立,這些優勢終將被蠶食殆盡。
數字可以美化當下,卻無法掩蓋制度的裂痕。香港今日的「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或許只是它走向邊緣化前最後的餘暉。◇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