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上合組織,SCO)峰會上,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埃爾多安(Recep Erdogan)和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握手。這一次握手宣布了一項戰略轉變,其行動後果將是美國和北約再也無法忽視的。

上合組織是由北京和莫斯科為對抗西方國家而建立的組織。伊朗自2023年起成為其正式成員。北約盟國土耳其以對話夥伴的身份出席了會議,並為這個旨在對抗美國的論壇增添了北約的公信力。

這個轉變的影響是十分具體。上合組織的政治舞台轉化為對物流、金融和技術流動的寬鬆空間,從而削弱了西方制裁,並使美國盟國之間的協調變得更加複雜。安卡拉(Ankara,土耳其首都)的參與為德黑蘭(Tehran,伊朗首都)提供了外交空間、潛在的經濟渠道以及實現合作正常化的途徑等。

在實際操作層面,外界並不太關注安卡拉在論壇上講了甚麼,而是這個論壇能夠賦予土耳其哪些能力和關係。如果土耳其各部委、國有企業或國防企業利用上合組織機制,擴大與俄羅斯和伊朗的聯繫,其結果將是西方在出口管制、金融合規和情報衝突化解等方面面臨巨大壓力。

可能有些捍衛者會將這個策略稱為務實的不結盟(pragmatic nonalignment)。他們會辯稱,安卡拉在各權力中心之間保持平衡,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影響力。這種說法忽略了這個事件的規模和方向。當一個北約盟友為一個反對美國的集團提供政治掩護,並與一個被美國認定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合作時,其代價並非紙上談兵這麼簡單。它體現在模糊不清的合規界限、備受爭議的技術轉讓,以及盟友的計劃必須略微降低土耳其的可靠性。問題不在於土耳其對自治的渴望;而在於當自治在北京和莫斯科設計的舞台上進行時,西方的集體防禦將承受更大的阻力。

因此,華盛頓應該從不安中走出來,轉向切實的政策。美國國務院應該正式要求安卡拉解釋其在上合組織框架下做出或計劃做出的承諾,包括參與與莫斯科或德黑蘭的安全或執法協調。這一步至關重要,因為北約盟國的規劃人員需要知道土耳其是否自願加入西方對手制定反美戰略的陣營。美國國會應該啟動對土耳其安全和財政援助的審查,並將未來援助的條件設定在可以核實的與北約立場的一致性上,包括加強對出口管制技術的監管、國防工業合作以及獲得美國融資的渠道等。

北約還必須緊急開展隔離評估。鑒於土耳其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發出的訊號,必須要求更嚴格地校準人員何時訪問何種訊息。針對土耳其利益與北約盟國優先事項出現分歧的情景,應針對防空反導、東地中海和黑海海域態勢部署以及聯合情報監視偵察等規劃進行壓力測試。此舉是審慎之舉,並非挑釁行為。否則,北約將建立堅固的防護欄,以保護情報來源、行動方法及聯合作戰協同性等。

現在正是談及土耳其利益的時刻。美國應該明確表示,安卡拉所尋求的利益,如空軍現代化、更深層次的工業合作,以及獲得特權情報和培訓渠道等,將取決於那些能夠強化而非削弱威懾俄羅斯和制約伊朗的聯盟的各種選擇。戰略模糊性或許有利於安卡拉的國內政治,但它與依賴信任的北約聯盟體系格格不入。試圖在兩個競爭性集團之間進行遊走的代價就是,雙方都會質疑其可靠性;而掌握著土耳其所需機構的一方將會基於這種疑慮而採取行動。

當然,所有這些都不需要對土耳其抱有敵意,也不需要對其合理的安全關切漠不關心。它需要的只是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後果。安卡拉地處歐洲、中東和高加索地區的樞紐,需要迴旋的餘地。但是深度並不意味著中立。當這種迴旋空間被用來使鞏固俄羅斯、中共和伊朗權力的論壇合法化時,這種迴旋就成了對手的攻擊目標。其結果不是土耳其可以獲得優勢,而是成為那些傾向於分裂北約聯盟的勢力的籌碼。

因此,安卡拉在天津與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的握手,成為了北約的一個決策觸發點。當然,華盛頓和北約無需反應過度,但是他們確實需要作出決定,是將這次握手視為正常運作,還是將其視為土耳其的考慮正在發生轉變的訊號。如果真的出現這種轉變,則需要重新評估北約與土耳其的雙邊安全關係。北約應該啟動應急計劃:為關鍵任務制定替代基地和後勤路線,加強技術共享,並建立相應的框架,在安卡拉選擇重申其對北約的承諾時,彼此可以重建合作。相反,如果安卡拉深化與上合組織的聯繫,那麼北約應做好準備:土耳其雖名義上仍屬北約,但實質上將與敵對集團形成半結盟狀態。現在就開始為這種可能性進行規劃,將有助於未來保障北約盟軍的威懾力。

作者簡介:

格雷格‧羅曼(Gregg Roman)是總部位於賓夕凡尼亞州費城的中東論壇(Middle East Forum)的主任兼營運總監(COO)。他曾任大匹茲堡猶太聯合會(Jewish Federation of Greater Pittsburgh)社區關係委員會主任。2014年,他被總部位於紐約的猶太電訊社(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評為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猶太領袖之一。他曾擔任以色列外交部副部長的政治顧問,並曾在以色列國防部工作。他經常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講,經常出現在電視上,並為《國會山報》(the Hill)、《前進報》(the Forward)、《奧爾巴尼時報聯盟》(the Albany Times-Union)等出版物撰稿。他曾就讀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和以色列赫茲利亞(Herzliya)的跨學科中心(Interdisciplinary Center,簡稱IDC),在那裏學習國家安全研究和政治傳播等。

原文:Ankara’s Handshake With Tehran at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ummit Is a Warning to NATO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