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她是在英國華人教會的活動中,但她不是基督徒。半年後,機緣巧合下,朋友的聚會中又遇見她。她年屆六旬,是退休人士,獨自在英國生活,家人仍在香港。原來她家距離我的只有五分鐘路程。她是單車熱愛者,在香港時每天騎單車六小時。移居英國,暫停這活動達兩年多,今年夏天才再拾這興趣。看見她肥胖的身材,真的很難想像她是單車狂熱者。她知道我擁有單車,鼓勵我加入伯明翰不同單車群組,一起參與這運動。
可能她真的家境富裕,不停盛讚自己的居所,也慷慨地邀請我參觀她的家。她又不停地炫耀自己的單車達港元幾萬,單車服裝是甚麼名牌。最令人討厭的是她說:「你竟然連這牌子也不知!」我從來不是追求名牌的人,老實地向她說沒興趣,心想:我真的不會花這些無謂錢呢。同時認為她舉止粗魯及罔顧他人感受,我們只是初相識。
想到她獨自來英,必有其過人之處。況且她的外型跟我一位舊朋友相似,但性格截然不同。朋友是斯文體貼他人那類,但我自然地把這特質投射她身上,然後提醒自己她是另一人。氣質跟自己不同的「頻率」佔大多數,就當她是普通鄰居,不用故意疏離,雖然我不願投資這段友誼。
我和她一起參加本地單車群組,每周見面至少兩次。每次她也口頭感謝半義務的帶領員,甚至為她們送上咖啡。本地英國人不習慣這做法,有點兒是賄賂性質。我擔心港人受排擠,特意提醒她。眼看她跟英國人打成一片,又不得不佩服她的隨心、隨意和勇氣。曾有數次,她的單車途中出了毛病,我幫忙為她解決。所有人離開了,只有我和她等待帶領員折返。她沒有即時道謝。我則履行自己的原則----協助鄰里,所以也不介意她的冷淡的回應。一個月後,她忽然向我道謝。懂得感恩表示人品也不太差。而且她直言呼吸系統出現障礙,漸有腦退化,近日發生的事容易忘記。香港的家人有穩定工作,每月寄生活費給她,衣食無憂。她稱這病隨時窒息而死,何不在當下享受最優質?
怪不得她常提及名牌及高級餐廳,只因生命有限。由於她率直,才不掩飾缺點。交朋友,誠實是關鍵。@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