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架B-21「突襲者」隱形轟炸機於9月11日從位於加州帕姆代爾(Palmdale)沙漠的工廠順利抵達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隨著兩架B-21的試飛,美國空軍最先進的轟炸機正在取得驚人的進展。
目前在棕櫚谷42號工廠的巨大廠房裏,生產線上至少有5架,也許更多B-21轟炸機正處於不同階段的組裝過程中。它採用碳石墨複合材料製成,沒有尾翼,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機身,它採用純飛翼布局,引擎、油箱和彈艙都設置在機身內部。它的飛行高度可達15,000米。
外界對B-21真實的隱身性能無從得知,但它被稱為不可能被發現的飛機。它在非作戰任務狀態下,通常會開啓龍勃透鏡(被動雷達反射器)來增強雷達回波,在告知自己存在的同時,隱藏B-21的真實訊號特徵。一旦進入作戰狀態,在戰鬥隱身模式下,就連航行燈也要收起。
B-21正在進行武器和任務系統測試,以及特徵驗證,檢查其機載雷達和電子戰系統,並為武器投放測試做準備。
B-21是目前最先進的隱形轟炸機,但美國空軍對它期望遠不止於此。據報道,美國空軍正準備將數十枚空對空導彈安裝到它的大型飛翼隱形機身中去,使它成為未來空中優勢力量的一部份。
目前這個設想還處於早期階段,它還涉及到F-22、F-35和F-47這些隱形戰機,以及無人協同作戰飛機。這個概念的潛在優勢在於,B-21將充當一個携帶大量空對空導彈的超級隱身空中平台,與無人協同作戰飛機合作,接受協同作戰飛機目標指示,遠距離、持續不斷地打擊眾多空中目標。
美國軍方正在認真討論這個概念在未來台海衝突中的意義,它可能作為台灣克服中共數量優勢的一種方式。衝突中,中共可以利用中國沿海靠近台灣的空軍基地,在無需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在台灣上空部署大量第四代和第五代戰鬥機。而美國戰鬥機由於受基地或航母戰術條件限制,其作戰半徑可能接近極限,這將限制對中共飛機的「打擊」能力。中共還可能利用低成本無人機充當誘餌「吸收」並耗盡美國的空對空導彈庫存。
美國空軍認為,現代空戰樣式可能已經發生變化,需要重新審視過去那種根據戰場情況分配任務,各種武器各司其職的舊觀念。其實,戰鬥機和轟炸機的任務界限並非絕對清晰,比如F-15、F-16、F-18和F-35戰鬥機,它們即是出色的空中優勢戰鬥機,同時也可以執行對地和對海攻擊任務。美國空軍並不把這些飛機作為單純的空中優勢戰鬥機看待,而把它們稱為「多用途戰鬥機」。
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人提出將B-21用作導彈轟炸機的想法,當時B-21項目還處在作戰需求論證過程中。那時的主要目標是實現遠程打擊,空對空能力並沒有添加到B-21的初始需求中。當時人們認為這是一個不必要的因素,可能代價高昂,也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支持為B-21添加空對空能力。
然而,在2024年夏天舉行的模擬2035年美中對抗的軍棋推演中,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要求將一架具備空對空能力的B-21納入其中,但並非作為專用空對空平台,而是為了自衛。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這是要求B-21具備空對空能力的最初說法。儘管美國空軍官方尚未公開宣布此事,但B-21最終具備這種能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對此,有不同的觀點認為,在數量有限的條件下,昂貴的轟炸機需要用於打擊具有戰略意義的「最高價值」目標。同時,遠距空對空導彈也很昂貴,數量並沒有多到這種程度,以至於有多餘的導彈可以裝到轟炸機上去。看起來這似乎不是一個作戰方法的問題,而是空對空導彈庫存深度的問題。在以太平洋為背景的一次模擬軍事演習中,顯示美軍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可能在7到9天內耗盡。
話雖如此,但讓轟炸機擁有對空作戰能力還是有意義的。為轟炸機配備大規模、經過驗證的空對空能力,將使對手面對更加複雜的局面,就像美國空軍在運輸機上安裝「迅猛龍」對地攻擊導彈投放系統一樣。
從作戰使用來說,沒有甚麼理由可以完全否定為B-21轟炸機安裝空對空導彈的設想,這並非瘋狂的想法,問題的關鍵是需要增加空對空導彈的庫存。
讓戰鬥機具備對地攻擊能力,很容易被接受,但它伴隨的問題是有效載荷受到嚴格限制,當它需要同時携帶對空和對地攻擊兩種武器時,可携帶的兩種武器的數量都不會多,這意味著即使犧牲了對空作戰能力,也無法換來足夠的對地攻擊能力。
載重量大得多的轟炸機則不同,它可以用較小的代價,換取多架戰鬥機所能携帶的空對空彈藥數量。轟炸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們的航程足夠遠,以至於不需要將基地部署到更靠近戰區的地方。而戰鬥機在執行任務之前,需要將所有相關資產包括配套防空系統和後勤設施都同步部署到更靠近前綫的地方,這就牽扯到巨大的戰前準備,並增加了受到攻擊的風險。
通常人們認為,笨重的轟炸機容易受到攻擊。這些問題一直阻礙它們被認真考慮用於空對空作戰。然而,B-21創造性的全新隱身能力,有可能大幅提升其在超視距空對空作戰中的生存力。該飛機的武器負荷之大,使其能夠攜帶比幾個F-35中隊還要多的導彈,同時它的航程使它能夠在太平洋大部份地區開展行動,而無需過度依賴空中加油。
在傳統作戰樣式中,速度更快更敏捷的戰鬥機會專門用於攻擊對手的轟炸機,過程中只需要防備對手伴隨轟炸機的護航戰鬥機,而不用擔心來自轟炸機本身的攻擊。然而,當轟炸機也具有對空攻擊能力時,攔截轟炸機的戰鬥機可能落入危險的陷阱,這無疑也會提高轟炸機的生存能力。在具有空對空能力的B-21轟炸機面前,中共的戰鬥機飛行員就要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安全返回了。
現代空戰中,在決定空戰勝負的諸多因素中,飛行平台本身的飛行性能所佔的比例正在下降,而空對空導彈的速度、射程、情報、監視和偵察,以及戰場指揮和控制等因素大幅度上升,這就可能使戰鬥機在遭遇隱形轟炸機時,不一定佔據優勢。它取決於誰先發現對方,迅速建立可靠的殺傷鏈,並先發制人地攻擊對手。這時B-21的超隱身特性、類似AIM-260的先進遠距空對空導彈和美軍的戰場指揮控制等綜合因素,將使這架體積龐大、相對速度緩慢的轟炸機,比靈巧的超音速戰鬥機更具空中優勢,也許在對手發現B-21之前,空戰就已經結束了。
美國軍方討論這一概念,是在準備與中共在太平洋地區發生高端衝突的背景下進行的,且美中正在經歷第六代戰鬥機發展的激烈競爭。這項研究可能將促使美國空軍調整B-21轟炸機計劃,并對太平洋競爭態勢產生影響。@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